最美退役军人廖志斌:永葆军人本色 守护电网安全
“走出军营踏入工作岗位以后,我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吃苦耐劳,永葆军人本色,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回忆参加工作20余年来的经历,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廖志斌坚定地说。
学技能 当好“一线尖兵”
廖志斌于1996年参军入伍,成为赫赫有名的“沙家浜团”的一名战士。服役期间,他服从命令听指挥,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不到一年便成为队伍中的训练尖兵,多次获得嘉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8年,廖志斌在千里江堤上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褪下军装,换上了工装。2000年,廖志斌入职宿州供电公司。作为一名电力“小白”,他将军人的认真带到了工作学习中。经过两年的岗前培训学习,他捧回了三学期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分配到当时的宿州供电公司线路工区。2012年,廖志斌参加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举办的输电线路专业技术竞赛,取得了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接着,又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公司工区技术人员曾这样描述廖志斌的“手艺”:“看志斌干活就一个字:服!爬杆利索、作业麻利,就像电影里的蜘蛛侠一样。”
“以前在部队爬的通信杆只有几米高,现在要上的输电铁塔高达几十米,一开始也是紧张的,但是当通信兵时练就的好体魄和技巧,给了我爬杆子架线的底气。”廖志斌说,“有了胆子,有了技巧,剩下的就是坚持不懈地练习。有志者事竟成。”
谋创新 争当技术先锋
“他既是带电作业能手,又是创新高手。”这是同事们对廖志斌的评价。
廖志斌擅长用新技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围绕带电作业新项目、新工具、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挑战解决技术难题并取得重要成果。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参与完成40多项创新项目,拥有国家专利21项,发表科技论文26篇。
2019年,廖志斌主持研发的“自动拉线预制台”项目,因显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效获全国电力行业一等奖。2022年,他主持研发的“拉线制作机具”转化成功,并完成技术转让合同签订,实现了创新成果的批量转化应用。2022年,QC成果《遥控中级保护装置的研制》荣获第24届ICQCC国际金奖。他所在的QC小组多次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安徽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
2021年1月,滁州供电公司发现两条重要线路存在危急缺陷需要紧急带电处理,廖志斌受邀前往滁州支援。他运用自己创新发明的工具将危急缺陷及时消除,确保了电网安全。
守初心 勇做“光明”使者
“虽然脱下军装,穿上了工装,我依然是人民的子弟兵。”廖志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8月中旬,台风“温比亚”肆虐江淮大地,宿州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输电线路不同程度受灾。面对灾情,廖志斌带领同事们做出“电未至,我不眠”的承诺,夜里出巡,蹚积水、钻果园,连续奋战在抢修现场,直到恢复送电。
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廖志斌全天候坚守在抗疫保电的第一线,参与消除线路故障8起,还应邀支援亳州供电公司、省检修公司消除了3起重大隐患,确保线路可靠供电。
在工作上“忘我”奋斗,在生活中,廖志斌也是一个不断发光发热的“光明使者”。
作为国网安徽电力皖美(宿州)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副队长,廖志斌持续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到社区、学校、敬老院、企业等送服务、送爱心、送温暖,传播社会正能量。
他积极参与“圆梦大学”捐款,尽己所能帮扶留守儿童和贫困学子等弱势群体。他还带领服务队队员开展助农惠农活动,走访农户、消除用电隐患,以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乡村振兴。
退役不褪色,永葆军人初心。廖志斌用责任坚守对事业的执着、用奉献书写对人民的赤诚,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记者 刘文晴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