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改造低效梨园 蹚出致富新路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今年以来,砀山县坚持把低效梨园改造作为推进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两个关键,强化示范推广,探索出一条以老化园改建、密闭园改造、低效园改良为核心的新路子。
玄庙镇率先在超祥水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实施早熟梨栽培技术及低质低效老果园改造提升。通过“品种更新”“水肥一体”“高接换优”等集成技术应用,重点突出“树势”打基础、土壤增肥力、管理早结果、技术保园墒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建立低质低效老果园改造提升“样板田”。
“以前梨园亩产达六七千斤,但价位低,一斤只能卖一块多钱。”超祥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增超介绍,通过改造优化新品种后,现在亩产四五千斤,品质比以前提高很多,收益是以前的三倍,市场非常紧俏,货供不应求。
就如何做好低效梨园改造提升,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砀山综合试验站站长高正辉介绍,一是改造梨园的树体结构,降低高度,便于操作;二是高接换优新品种;三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合理增施有机肥;四是加强病虫鸟害综合防控,提高优质果率。
抓实低效梨园改造,采取提干、落头、控冠等果园管理技术,有效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不断夯实生产优质早熟梨基础。“通过低效梨园改造提升,果实品质明显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更强,亩产效益显著提升,为我们砀山乡村振兴、果农增收提供了很好路径。”砀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建波说。
现在,基地的早熟梨已成功与水果商超实现直供销售,亩均增收1万元以上,既达到了早熟梨稳产增收,又为砀山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样板。砀山县将继续以低效梨园改造为契机,示范引领更多果农参与其中,努力实现果园面积、果品产量“双平衡”,果业布局、品种结构“双优化”,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双提升”。
“我们将通过专家和科技特派团以及农技人员,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改造低效梨园,确保大家记得住,学得会,好应用。”高正辉表示,在砀山示范带动成功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在全省示范推广,以实现让梨农种植效益更好、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为我们乡村振兴贡献果树力量。 (吴飞 方相)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