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唱响“振兴歌”
近年来,灵璧县坚持把食用菌产业研发端、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消费端和农民增收串联起来,在杨疃镇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以双孢菇生产中心联结食用菌种植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和上下游企业,完善项目联农带农益农机制,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一体四联”新模式。
联农带农,唱响农户就业增收歌
食用菌产业示范区累计带动60多户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户均年纯增收5.2万元。食用菌产业园的双孢菇在种植、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为留守人员和弱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农户就近就业增收,打通产业增收“最后一公里”。
“我在这里上班,不仅每天有工资收入,还可以学习种植技术,相信只要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灵璧县杨疃镇杨疃村村民马丽说,“再挣点钱,我也打算建大棚种植双孢菇。”
“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拿到5000多块钱的工资,收入比较稳定,还能照顾家庭,工作的地方冬暖夏凉,环境非常好,还有免费的食堂,大家都发自内心地说好。”在此务工的李培高兴地说。
据了解,示范区内的鲜菇种植、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为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和弱劳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累计带动200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4万元。
联社带社,唱响合作社提档升级歌
示范区累计带动20余个产业种植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实现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目前,涌现出灵璧县杨疃镇双亚种植专业合作社、灵璧县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灵璧县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合作社。
“以前,我们愁种出来的双孢菇不好销售,自从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外商争着前来收购双孢菇,不但每年年初和我们签订收购合同,而且合同上还明确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出每斤2毛钱,我们就只管铆足劲生产出来好产品。”灵璧县杨疃镇双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双说。
联村带村,唱响壮大集体经济强村歌
“自从食用菌产业园规划在七井村内建厂,我们就抓住机遇,不但可以利用土地、资金等入股,而且本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都可以去厂里务工,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灵璧县杨疃镇七井村党总支书记李跃表示。
示范区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方式,依托双孢菇生产中心,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其产生的效益与示范区内的村集体经济联结起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联企带企,唱响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歌
“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为我们本地小企业提供发酵基料,不但节省成本,而且发酵时间也大大缩短。用产业园提供的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比用自己发酵出来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另外,厂方技术员还无偿为我们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灵璧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广渊说。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引进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玉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保丰食品南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链”,打造食用菌产业链链主企业,向上游企业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设备,向下游拓展食用菌深加工、仓储、销售、运输等链条,构筑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优势产业集群。
灵璧县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体四联”联农带农新模式,促进示范区内产业实现连片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由2020年的20万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50万平方米,年产量2万吨,产值2亿元。 高存号 王庆明 邓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