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里的烟火气
清晨,整个城市似乎还在幽远的梦里泅浸,早市的喧嚣,却带着它特有的音调,给寂静划了道口子,接踵而至的声响就奔涌开来,唤醒了新的一天。
早市里人群熙攘的热闹场面,五花八门的新鲜货品、此起彼伏的欢声叫卖、讨价还价的市井氛围……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烟火生活里最为淳朴厚重的本真。尤其站在那些与土地相连,跟日子相辅的农产品面前,刹那间就被素朴的简单与宁静的怡然紧紧围拢,心灵的根系恍若寻到了梦寐的土壤,安稳且踏实。
逛早市的人群中自在悠闲的年老者居多,偶尔遇到个年轻人也是行色匆匆,他们健壮的腿脚迈着宽阔的步伐,直奔目标所在,手里拎着的大多是油条、豆浆、包子之类的早餐。不似老年人走走停停,左看一下、右瞧一眼地比较掂量、精挑细选、讨价还价之后,再给那些青菜果蔬以着落。在年轻人飞一般的身影里,光阴却在穿梭的人群中不紧不慢地流动着,或许,只有他们才有与时间一分伯仲的勇气和资本。
夏日的早市,瓜菜果蔬总是独占鳌头。这些来自农家小院的纯绿色产品有的伸肢展臂地堆叠在一起,有的用马尾草、细绳或者布条捆绑着放在一处,形状不一、大小各异,却各有各的明媚、各显各的神采,给马路两侧点染成一幅流动的图画。韭菜割口的绿汁含着晶莹的渴望;生菜叶上滚动的露水映着美好的梦想;黄瓜身上的鲜刺透着良善的锋芒;马铃薯脸上的泥土喘着质朴的气息。她们素面朝天的样子很容易让人想到与淳朴、自然、诚实相关的词汇。世间物往往如此,未经雕琢和打磨的东西才葆有形态的本色、味道的本真,也更容易触碰到人心底的柔软。
装水的容器里,鱼儿游得欢实,闹得鲜活。小贩一边吆喝一边用水舀子往鱼身上淋水,鱼儿甩开尾巴水珠四溅,迸落在小贩含笑的眉眼间,那细小的水珠迎着晨曦闪着熠熠的光,跟崭新的日子一样鲜亮。
早餐摊位的煎饼铺前香气诱人、包子笼上热气缭绕、油锅里麻花翻滚、豆浆机打着响鼾……摊主们自顾忙着手里的活计,并不高声叫卖,但却始终围拢着一拨又一拨人,这会让人不自觉地想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想到“民以食为天”。曾猜想,人们挤在摊前翘首等待的原因无外乎习惯和好奇,习惯是因为它在饱腹的同时满足了味蕾需求,好奇则是带着试探和挑剔的步调,揣度明天的选择。生活和道理就是这样,某种范围内如影随形、彼此兼容。
卖牛羊肉的手里攥着刀,穿着大围裙,那悍壮的样子颇有几分《水浒传》中郑屠的姿态,台面铁钩上挂着的牛蹄子羊脑袋闪动着诚信的光芒。卖活禽的,把鸡鸭鹅装在笼子里,任买家随意挑选,一副随遇而安的悠然相。旁边卖海鲜的音调里倒有几分焦躁,螃蟹蚬子的猛劲喊,那气势与卖瓜的“王婆”不分上下。染着金发的妇女牵着穿衣服的小狗慵懒地走,让人很容易想到与孤独相关的词汇。失去双臂的男人低垂着头盘坐在路中央,身旁的搪瓷缸子里硬币和纸币零星地叠躺在一起,似乎在诉说着难言的饥饿。搪瓷缸上贴着一张收款的二维码,突然感慨起微信支付的实用性和全员性。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愿意把目光留在这里,来到早市的人还是最先关心哪家的菜更鲜、肉更香,货更实惠,大多数人都是先照顾好自己再去关心他人,与崇高无关。
太阳越升越高,早市上的人越来越少,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的喧嚣也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如果你到早市来,往往能买到便宜货。小商小贩们忙活了一早上,急着回家休息,他们懒得再为点货底儿挨时间,差一不二也就卖了。逛早市的人手里拎着自己需要的东西,迈着各式各样的步伐走向家里,看着都那么富足。
早市里聚拢着柴米油盐的交响,缭绕着苦辣酸甜的气息,氤氲着人间烟火的味道,它普通而又寻常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史春培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