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小车间 致富“大舞台”
近日,笔者走进灵璧县杨疃镇食用菌产业园双孢菇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座座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工人们正在加紧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双孢菇种植不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全年8.5轮种植,每天都出菇。整个过程采用智能控制,实时精确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二氧化碳含量。目前,24间智能温控菇房没有满负荷生产,每天能产鲜菇8吨左右,价格每吨在8000元左右。所有智能温控菇房全部投产的话,每年可产鲜菇2万吨左右。”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亚煜介绍。
种植双孢菇,除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外,社会效益也很显著。食用菌产业园现有员工70多人,均为杨疃镇各村的脱贫户、监测户,待全部投产后,可解决200多名村民就业。“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大家心里美着呢!”双孢菇生产车间负责人花屯生说。
近年来,杨疃镇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就近发展、服务产业、带动增收”的工作思路,积极盘活本地劳动力资源,在示范区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各村也建立帮扶车间。镇里对脱贫户和监测户就业奖补、税收优惠、员工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搭建就业桥梁,切实提升脱贫户、监测户“自我造血”功能,小小的就业帮扶车间成为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资计件结算,平均每月我能挣5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杨疃镇杨疃村村民马丽开心地说。
“我们将充分挖掘本地原材料、人力资源等优势,持续发挥帮扶工厂连锁效应,让帮扶工厂真正成为促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看着一筐筐新采摘的双孢菇,杨疃镇党委书记孙建信心满怀道。
王庆明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