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时节说玉蝉
自幼喜爱蝉,夏日金蝉枝头高歌,其声清脆撩人,童年在夏日蝉鸣里欢愉而开怀。儿时对蝉留下美好记忆,我的藏品中,注定少不了蝉。
那天我在家里品赏古玩,突然有藏友来访。那人身带一佩件玉蝉,玉蝉包浆圆润,刀法简洁,很是传神。因对蝉的喜爱,我用收藏多年的古代虎枕,换回了那只我期盼已久的玉蝉。那玉蝉系明代玉蝉,长4.9厘米,宽2.9厘米,高2.8厘米,玉青白色,光洁明亮,沁色自然均匀,形象十分逼真。我常一遍又一遍品味赏玩,看着看着就走进古代蝉文化里。
玉蝉最早在历史上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中。玉蝉大体分三种:一种为佩蝉,即专门佩戴在身上,作装饰和避邪之用。另一种为冠蝉,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还有一种称为含蝉,一种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说起玉蝉雕刻,两汉玉蝉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上佳。蝉身雕成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画,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玉蝉造型规整,刀法简洁,刀刀见锋,寥寥几刀,神韵尽出,故有“汉八刀”之称。汉代玉蝉除白玉蝉、青玉蝉,还有黄玉蝉和墨玉蝉。清代玉蝉有圆身蝉和片状蝉,采用写真手法,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
在中国玉蝉文化中,古人不仅推崇美玉,而且对蝉情有独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蝉能脱壳再生,是生命延续不断的象征。蝉初冬入土,经年后于夏季从土中钻出,羽化成蝉,栖于丛林树干之上,古人死后口中含蝉,多少寄托希望像蝉那样能够再生的愿望。其次蝉不食人间烟火,古人曰“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人们佩戴玉蝉,则意在表现佩者廉洁脱俗、高雅清逸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再者,蝉还是一种候虫,每年到庄稼蓬勃生长和成熟之时,必鼓翅长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南方“蝉鸣稻”七月熟记载,汉代亦有“蝉鸣黍”的记述,可见蝉还寓意农业丰收。另外今人佩玉蝉于腰间,称“腰缠万贯”,悬于颈上曰“一鸣惊人”,多有企盼吉祥富贵、带来好运之意,这大概是现代文明对玉蝉的最高褒奖。
夏又至,赏玩玉蝉,捧出一片惬意心境,还像吹来一阵凉风。
卜庆萍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