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种来“甜”日子
日前,在埇桥区苗庵镇新庄村海汪种植农民合作社,记者走进大棚看见一排排瓜秧郁郁葱葱,一个个圆溜溜的西瓜掩映在瓜藤中,让人心生欢喜。8个大棚的西瓜陆续采摘上市,吸引了不少水果商户前来订货。
刘清华,海汪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多年前在台州温岭务工时学习了西瓜种植技术。2013年,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刘清华决定回乡创业。刚起步时,他利用自家土地尝试种植美都西瓜,并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滴灌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刘清华成立了合作社,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模式改为两季莴笋一季西瓜,产业发展逐渐扩大。
“我第一年尝试种西瓜就比较成功,接着就扩大种植面积。村里很多人看我们种得好,也开始学习种西瓜,现在我们整个村的西瓜种植也形成了规模。”刘清华十分注重品种的选择和品质的把关,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大棚西瓜种植经验。他一边敲着瓜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大棚种植会比普通露天西瓜要早上市近两个月的时间,抢占了市场先机,价格上占了优势。现在一季西瓜能收3茬,每茬亩产能达到7000余斤。”
“刘老板,今年收成不错啊!”村民赵德义从路边走来与刘清华热情地招呼着。赵德义告诉记者,2016年他从刘清华处学习西瓜、莴笋种植技术后,现在也流转了15亩土地进行大棚种植。种植出来的西瓜皮薄、口感好、糖度高,很受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新庄村高度重视果蔬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村组织通过申请资金开始修路,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村的大棚种植已有2000多亩,带动了140余户就业或创业,村里老人也能到田间打工,一天有70余元收入。村里为了大棚产业能有更好地发展,主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对接,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并组织部分年轻人‘跑市场’,将我们种植的蔬菜水果能够销往全国各地。”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赵德才说。 记者 赵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