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新时尚”
“王哥,听说你闺女出嫁,彩礼一分钱没要,我们都得向你学习。”“这些陋习早就该改了,孩子幸福快乐才是咱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前不久,在埇桥区芦岭镇北王寨村,一对“90后”新人举办了一场“零彩礼”婚礼,打动了不少村民。
“‘零彩礼’不丢人,我觉得相爱的两个人共同打拼,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更重要。”新娘王丽说。
新人主动倡议并践行“零彩礼”,犹如一股清流,流进了当地村民的心里。“零彩礼”不仅减轻了新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小家庭的日子过得稳定幸福。
曾经,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讲究排场、彩礼价格持续攀升,是很多村民的心中之痛,让人有苦难言。现在,不讲排场、节约办事、勤俭持家等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新的文明生活习惯正在养成。
随礼金不超过200元,只吃办事当天正餐一顿酒席,每户只能1人参宴……这是灵璧县杨疃镇杨集村红白理事会的制度规定。“之前邻里办理婚丧事,光是礼金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咱们村有了统一标准,按规矩办事才是‘时尚’。”在杨集村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感慨村子近年来的新变化。
据了解,杨疃镇16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根据村内实际情况,对红白事操办、办事流程、酒席规格、礼金数额、礼仪模式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模式不仅让事主省心省力省钱,还确保文明节俭不浪费。”杨集村老党员李兆松深有感触地说。
为深入破除陈规陋习,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我市各乡镇及村(社区)纷纷成立移风易俗工作机构,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积极培育良好的民风家风乡风,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改变陈规陋习,必须从宣传教育抓起,倡导文明理念,推进移风易俗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村庄整洁马路宽,绿树成荫心不烦。”“文化娱乐场地好,移风易俗乐陶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和清脆的竹板声,一段节奏明快的快板在泗县丁湖镇文化广场上传播开来。台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宣讲员梁贤地竹板打得响亮,词也唱得起劲;台下,村民们坐在小马扎上看得津津有味,连连叫好。
田间地头、村庄院落,都是梁贤地“表演”的大舞台。“快板接地气,内容通俗易懂,老百姓听着也比较亲切,能将移风易俗的理念送进群众心里。”梁贤地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在附近多个村居“巡回演出”,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加把劲。”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我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设置全覆盖,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实践平台聚人气、冒热气,为打通宣传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厢式大货车打造“流动新风堂”,“零彩礼”示范户建设,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红白事承诺书……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文明新风正日益融入并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记者 沈前程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