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唐宋诗人里我最喜欢苏轼。
李白太浪漫,也太放荡不羁恃才傲物,杜甫太苦,太忧国忧民,他们比苏轼少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少了点“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生活乐趣。苏轼不同,他身上有仙气,也有烟火气。
苏轼是全才。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由,寓意深远 ,和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书法,笔力雄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位列第一;画,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此外,他还是美食家,还是水利专家……
当年苏轼随父亲苏洵与弟弟苏辙赴京应试,主考官是欧阳修,小试官是梅尧臣。彼时文章追求辞藻华丽,没有深意,欧、梅二人正有意于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惊了,想列为第一名,但欧阳修把苏轼的试卷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只给个第二。放榜后,苏轼拜谒欧阳修,受到欧主考的隆重赞美:“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文章独步天下的苏轼,刚出道那些年,在老师欧阳修的提携下,朋友圈的粉丝越来越多,点赞量颇高,“乌台诗案”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乌台诗案”发生后,神宗与新党欲治苏轼于死地,然而上至太后,下至亲朋好友,纷纷上书朝廷,连新党领袖王安石也上书求情,苏轼因此得到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黄州后为补贴家用,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山东面租了一片坡地,与家人一齐耕种,“东坡居士”之号从此诞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慢慢修炼成“苏仙”。
被贬黄州期间,他多次游赤壁,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之作,文风一改过去的清新洒脱,变得豪放自然,寓意深远。一次苏东坡同朋友一起游春,路上突然下起了雨,同行人皆狼狈不堪,独他安然自若,遂有了《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个“莫听”,说明外物已经不能影响他的心境了,既然心情不受影响,那就哼着小曲雨中漫步吧。《赤壁赋》里他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雨与清风明月一样,都是自然之美,何惧之有?那么,就“一蓑烟雨任平生”吧。
被贬的苏轼,经济上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他对生活热爱依然,抱着“唯有美食不能辜负”之心去寻找美食。他发现黄州的猪肉特便宜,只是“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开始研究烹饪方法,写下了有名的《炖肉歌》:“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成功研发出人间美食——东坡肉。
洒脱的东坡不仅有“大江东去”的雄浑,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手足深情,更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儿女情长,他是仙体与凡体的完美结合。
公元1101年,苏东坡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至时,慎毋哭泣,让我坦然化去。”豁达的东坡归去也坦然,自此便“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木板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