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季节
前几天早上出去扔垃圾,见几个垃圾桶里满满地都是蚕豆壳,管垃圾房的山东人说,今天蚕豆十元钱八斤。走出小区大门,碰到个熟人,她说菜场里蚕豆卖十元八斤,我拎不动,叫我老公去买。
蚕豆大量上市,这几乎是上海每年固定的一个时段,五月中旬。蚕豆也变老了,再过几天,会跌到十元十多斤。这样的贱卖也就一个星期左右,所以大家争购,剥了豆瓣放冰箱里,慢慢享受。
上海人喜欢吃蚕豆。每年春天还不到四月,菜场里就有蚕豆卖了。但那是从南边过来的,那里气温高,也许是大棚种植,上海人叫它们客豆。吃的人也不多,因为价格高,四五元一斤。这个时候,你到上海乡下去看看,蚕豆刚刚开花,像歌里唱的,“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也许有少许蚕豆已经结荚了,但里面没有豆粒。这样的豆荚倒可以做一道好菜:酥炸蚕豆荚,用鸡蛋加面粉调成糊,裹上豆荚,下油锅炸。我在阜阳曾吃过一次。
客豆大量上市的时候,还有点贵,我住杨浦区,小摊十元钱三斤,菜场里质量好一点,六元一斤。四月下旬碰到住在市中心的同学,说他们边上菜场里蚕豆卖十七元两斤,有点吓人。
去年,大多数上海人没吃到蚕豆,四月五月都被关在家里了,菜场也关了。到六月份放出来,哪里还有蚕豆?所以,今年贵,大家还是要买。但是,到五月中旬,什么东西一到时令,就势不可挡了,大批量本地豆上来了,价钱也跳水了。
我也是喜欢吃蚕豆的。在皖北生活了四十年,每次到上海探亲,基本上固定在春节,所以四五月份蚕豆上市总是错过。后来物资交流变得很通畅,天南地北的物产都能买得到了,皖北市场上也有蚕豆供应,但吃口就不一样了,总是差了些。
等我回上海定居,蚕豆应该是同我年轻时不一样了。据说是日本的品种,大家叫日本豆,豆荚长,豆粒多,口感很糯,比原来的上海本地品种好吃,产量应该也不低。
当年我是种过蚕豆的,那是1964年,刚进高中第一年,学校组织下乡三秋劳动,时间一个星期(此后几年学校再没组织过三秋,改为三夏)。劳动内容是割稻。割完稻,种麦还不到时间,便种蚕豆。
种法很原始,两人一组,前面一人拿着个安了长柄的石碓头,往土里砸一下,形成一个坑,后面人便往坑里丢两粒干蚕豆,顺便用脚推土把豆种埋起来。如果天不旱,就让蚕豆自己出芽。如果天太干,就要浇一遍水。那是大田里。上海许多蚕豆种在田埂两边,沟渠两边,就不知用什么办法了。
蚕豆种下,接着就是种小麦。收获的顺序也一样,五月收蚕豆,六月收小麦。蚕豆到现在这个季节,最开心的是那些退休在家的家庭主妇们。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奔走相告,然后纷纷出动去购买。买到手后,马上就在附近找一个地方坐下,开始剥。买来一大包,拎回家很吃力,那么,何必拎回去,剥了壳,可减轻一半分量,豆壳也就地解决了。
当街剥蚕豆的绝非一两个人,所以可以交流一下回家烧蚕豆的经验,有人还因为剥蚕豆而成了朋友。 环卫工人是辛苦的,路边的垃圾桶塞满了豆壳。
前几年,许多到和平公园晨练的老头老太,练过身体从2号门出去到菜场买蚕豆,各人拎一大包,再回到公园里剥,树荫下,长椅上,都是剥豆的,以至于公园不得不贴了告示:禁止在本公园剥蚕豆。
蚕豆剥成豆瓣,可以烧汤,可以烧咸菜,也可以油汆豆瓣,很好的下酒菜,也是零食。这个蚕豆季节过了,还有大量成熟的蚕豆被晒干。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三北盐炒豆,油炸兰花豆,绍兴的茴香豆,四川的怪味豆等。
上海人喜欢吃发芽豆,就是泡发后的蚕豆发出芽来,长到寸把长,简单烹制一下即可,是那些喜欢喝酒的朋友绝好的下酒菜,美其名曰独脚蟹。蚕豆也可做酱。安徽安庆有胡玉美蚕豆酱。
本人最不喜欢的蚕豆衍生物,就是五香豆,从小到大,没觉得它好吃过,居然成为上海著名零食,是不是沾了城隍庙的光?我很少见上海人吃五香豆,年轻人不会吃这东西,他们喜欢口香糖,牛肉干,薯片。年纪大的更不吃,本来牙已经不好了。只有外来的游客,才会买两包带回去,不知他们能否品出上海味道来。
王仲翔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