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菠菜卖到国外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这是今春最后一茬菠菜了,销完后我们得赶紧抢种春季水果玉米。”近日,在萧县酒店镇申河村菠菜产业基地,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雪泥正忙着收割菠菜,准备装车后发往山东高密、济宁等地,处理加工后再销往日韩或欧美等国家。
“我们这个品种的菠菜,叶片颜色浓绿,片多而肥厚,味道甜嫩,不易起薹,生长速度快,茎跟芹菜似的,产量高,每亩可达3至5吨;今年的价格能卖到1300至1500元每吨。去年冬季以来,我们这230多亩菠菜,已卖了150多万元。”说起特色菠菜,张雪泥如数家珍,非常自豪。
张雪泥之前去山东考察时,看到当地菠菜产量这么高,而且能出口赚外汇,便回家包了30多亩地开始试种,第一年便大获成功。随后,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带动村民一起种植,该村成功脱贫。张雪泥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后,申河村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流转500亩农田,除保证基本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外,其余的230多亩全都种上了“波特-F1”菠菜;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用上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并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让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种植这种出口菠菜,要求特别严格。首先因为它棵大,不能太稠,所以播种量不能像一般菠菜那样每亩五六斤,只需二三斤就够了,得用专门机器才行;其次是管理,这种菠菜主要用来做食品调料包的‘速冻菠菜’,所以农残标准必须送到第三方食品公司检测,316项监测指标均达标才行。”张雪泥说着,带领笔者进了设备房,“看到了吗?这种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能根据土壤肥力和菠菜生长的实际情况,将硝态氮和灌溉水按照比例配兑成肥液后随水冲施,不仅能保证质量也能提高产量,所以我们的菠菜不仅质量过硬,而且亩产能达到五六吨。”
“在基地干活,不重,离家又近,每天80多块钱;收菠菜时按斤算,每斤一毛,多收多算,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挣到100多元呢!”家住前寇村的村民任秀英说。如今像她这样在菠菜基地里务工的,全村有700多人,每人每月保底工资2500元。
产业振兴是富民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申河村不仅大力种植特色菠菜,还有水果玉米和毛豆,一年最少三茬,每亩地总收入近18000元,吸引周边很多村庄前来学习取经。
“我们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把更多产业发展红利留在农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该镇副镇长王德燃表示。 (张祖北)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