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一帘窗色暖流年

2023-04-10 16:37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春日的午后,临窗而坐,邂逅一帘窗色。

春风从窗外挤了进来,和着春的味道,清润而淡雅。阳光透过窗棂射进来,雀跃在案几的书页上。夹带着一池暖融,一片澄明。不觉中,整个人便浸在温婉灵动之中。我追逐着光线不着痕迹的脚步,看那些光影轻轻巧巧地挪移着。从书页、桌面再到地板上,如一朵光霭的花,清香浮溢一般开在我的房间里,如梦如幻地氤氲着我的情愫,旧日的时光被唤醒。

关于窗的最早记忆是在儿时,在姥姥家。那是一栋老式的三间灰瓦房,窗户是木框的。简单的几块横竖木棱,镶上玻璃,样式极普通,没有江南的雕饰图案。春日打开窗户,飘进来的是乡下泥土的清新,裹着草木的新绿,蘸着春阳的和暖。那时房檐下,会有衔着泥草飞来筑巢的小燕子;窗台上,会有飞落歇息的麻雀,叽叽喳喳地点头摆尾。我和弟妹们有时走近前,想捉住它们,但不等靠近,机灵的鸟儿们早就飞远了。这时,窗内坐在炕上的姥姥,总是含笑着说我们淘气。我们姊妹在院子里玩耍,她便临窗看着,我们几个像小燕子似地飞奔、嬉闹。姥姥身体不好,很少下地走动。她喜欢坐在窗台边,手里也总是拿着活计。那时我们穿的衣裤,背的书包,踢的毽子……都是出自姥姥之手。她常穿着一件灰色土布上衣,立领盘扣的偏襟款式。花白的头发,在脑后盘成了一个小小的发髻,上面罩着黑色的网兜。纵然岁月老去,记忆里,姥姥临窗而坐的模样依然清晰如昨。

“小窗棂,大世界。”静倚窗前,有时会收获一份清幽的光景。前些年曾在乌镇东栅小住,特意选了东市河北岸的一处水阁,圆自己枕河而居的江南梦。清晨,总是被几声清脆的鸟鸣唤醒。推开雕花的木格短窗,窗外木板上是几盆盛开的杜鹃,红灿灿的,窗下就是潺潺的流水。不远处的小桥,静静地站立。河道不宽,雾霭袅袅,河边有女子提水浣洗。河对岸是一排古柳树,那柔顺的枝条垂入水中,轻轻搅动着,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如一朵睡莲绽放。树上的鸟儿们,从这个枝头飞向那个枝头,似跳着舞蹈,唱着歌的花朵。阳光越过屋顶的墨瓦,射向水面,打碎了薄雾梦的呓语,为黛绿色的锦缎绣上了浅黄的花纹。水面浮动着古树与水阁的倒影,层次分明。偶尔会有乌篷船从窗外款款而来,伴着吱吱呀呀的摇橹声。那一刻,黛瓦白墙的水乡情韵,都映在窗色里。不由得想起了茅盾笔下的水阁:“人家后面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临窗而望,如同走在先生的文字里,安静而真切地体会灵秀而醇美意境,以及他梦绕魂牵的乡愁。

钱钟书先生说过:“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窗子也把时光逗引进来,点染着那些生命里珍贵而温暖的邀约。静默的窗棂,岁月的镜头,继续酝酿下一帘的景致,安暖流年。

王红悦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