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打响重农强农“发令枪”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期,萧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从促民增收、乡村治理、惠民政策等方面,对新一年的重农强农工作明确发力点,打响“发令枪”。
抓产业发展,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去年,萧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73亿元,完成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额达61.5亿元;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小麦全产业链产值达50.2亿元;落实产业发展类项目263个,资金2.95亿元。
在此基础上,萧县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五彩”农业,重点实施“好七萧县”智慧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白山羊养殖加工、辣椒制种项目等,培育一批彰显萧县特色、具有萧县气息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双向”奖补、“一扶四帮”、政府采购就业帮扶车间产品等扶持措施。用好公益性岗位,按需设岗位,规范管理。持续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坚持“走出去”和“迎进来”相结合,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强招商信息收集和项目筛选,着力引进一批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
抓乡村治理,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感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萧县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萧县坚持以“党建引领、普惠金融”为抓手,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形成党建引领、信用串联、金融助力、多方治理的信用治理新格局。完善“一约四会”,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服务中心建设。编制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统筹资金,打造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有机衔接的萧县乡村振兴样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探索“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绿色特色、创收增效的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微”模式,探索“美丽庭院”带动“美丽经济”模式。立足镇村丰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和优秀家风文化,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抓惠民政策,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中央一号文件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行具体部署。
萧县对照文件精神,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举措,完善政策支撑。研究制定2023年防返贫监测帮扶、项目资金管理、产业就业、五大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健全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住房安全动态监测、供水工程长效保障“四项机制”,常态化开展“三保障一安全”排查整改行动,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规模性返贫,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
与此同时,该县进一步细化调整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五大振兴”和巩固衔接6个专项小组,出台《萧县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萧县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清单》等文件,围绕乡村建设现状和“五彩”特色农业布局,编制《萧县高素质农民培训教材》,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一对一”“一对多”跟踪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机制及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一批能够持续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侯雅薇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