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鸡蛋 健康平安
疫情三年,鸡蛋没少吃。鸡蛋实在是个好东西,过去中国人体质差,大概就是因为鸡蛋吃得太少的原因。
我们小时候什么时候有鸡蛋吃?生日!家里给下碗清汤面,上面放一个煎荷包蛋,那就很美好了。过年,应该让人吃到鸡蛋吧,那是凭票供应的冰蛋。鲜蛋打成蛋液然后冻成一大块,菜场里论斤卖,大户供应若干,小户供应若干。买回来化了冻,做蛋饺,大年夜放在暖锅里吃。
到皖北去插队,虽然农户家家养鸡,但生蛋不是自家吃的,是到集上去卖的。卖的钱是买煤油买盐买酱油的。当然,如果我们出同样的价钱,农户也卖给我们。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本来我们也没什么钱。
农民对鸡蛋的营养是绝对不怀疑的,家中如果有产妇,哪怕一个月不去集上卖鸡蛋,他们也舍得一天煮几十个鸡蛋给坐月子的吃,也不管能不能消化。
直到后来,我们招工进了城,农村联产承包,吃饱了肚皮,手里有了闲钱,各地有了成规模的养鸡场,这鸡蛋才大量上市,老百姓也能经常吃到。尤其是皖北当地人,依旧相信鸡蛋的营养。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十年,亲眼见到他们对鸡蛋的钟爱。
早饭,不少人是在外面吃的。当然皖北的早点也很丰富。其中水煎包是很大众化的早点,也就是发面做的锅贴,馅子有猪肉的,有韭菜粉条的,有纯粉条的。平底锅里烘半熟,再加凉水,盖盖,水烧干,洒菜籽油,就可起锅了。
但有人要加鸡蛋,怎么加,给掌锅的师傅一个鸡蛋,说给焊二两。师傅在锅里拨出二两煎包来聚一起,然后把鸡蛋打在碗里搅匀,再浇在那二两煎包的缝隙中。马上鸡蛋煎包连成一体,盛在盘子里一大块,真像是电焊工焊出来的,白的皮子,金褐色的底壳,嫩黄的蛋,香气扑鼻。
早点有烙馍卷菜,烙馍是水蒸的,薄而软和,店家备了土豆丝,芹菜,海带丝,豆干丝,青椒丝等十多种炒好的素菜让你选。有一样是人人必选的,茶叶蛋。让店家剥一个,捣碎了,混在素菜里卷馍吃。有的人口味重,要卷咸鸭蛋,也有,但钱要加一点。
肉合子,是用面浆裹了肉糜和粉条,摊成碗口大的圆饼,放平底锅上用油煎熟,要两个,再加碗辣汤,很圆满的早餐。不过有朋友依然要保证营养,加个鸡蛋。掌锅的把鸡蛋打平底锅里,再把煎好的肉合子盖上去,几秒钟,肉合子下面多了一个黄澄澄香喷喷脆生生的底,味道不是好了一点点。
有的农村集市上,还有卖油条灌鸡蛋的,就是炸油条的摊位,把炸好的油条一头抠出一个小孔,把打好的蛋液灌进去,再下油锅炸一下。味道肯定好,酥脆香。不过油水太足,还是不宜多吃。
又看到某乡村吃早餐盛行三鲜汤,这三鲜不是饭店里加了鱼圆肉圆肉皮熏鱼的三鲜汤,而是猪肉片、青菜、鸡蛋。鸡蛋是用许多鸡蛋摊成一张大而厚的蛋皮,再切成小块,一起放汤里,加一把粉条,就烧成三鲜汤了。那鸡蛋块的量,就相当于一个鸡蛋。
至于鸡蛋灌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油酥饼,放平底锅上烘熟了,要灌鸡蛋,就得在上面开个小口,将打匀的蛋液灌进去,待蛋液凝固半熟,移开平底锅,把油饼放在锅下的一圈炉沿上,由下面的炉火再烘烤一次,即成,同上海葱油饼的做法相似。
鸡蛋灌馍不限于早点,平时一直有卖。当年单位同事的儿子在隔壁的雪枫小学读书,他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去接小孩,在校门口的小摊上灌两个鸡蛋馍,小孩带到办公室,吃好馍,肚子不饿了,做作业。到五点左右,同事带他回家,晚饭如果还没好,就继续做作业,依然不觉得肚子饿。这样的习惯延续到小孩毕业,每天两个鸡蛋,小孩脸上吃得红扑扑的。
皖北早点很有名的 汤,我们刚去时还是原汁原味的,按规矩,一只本地散养老母鸡,放在一只巨大的锅里(可盛二百碗水),加大葱生姜麦仁等,加满水,烩一夜,烩得母鸡骨头都酥了,肉更是成了丝丝缕缕。天亮加面粉勾芡,然后就可以卖了,当年才八分一碗,还淋上麻油和醋。
有的店家懒得这么熬,干脆直接改成鸡蛋汤。因为有了个鸡蛋,生意倒还挺好,反正,早上吃过鸡蛋,营养是硬道理。又有多少人真正喝过五十多年前的正宗 汤,去作比较呢?
因为鸡蛋价格便宜,皖北城里的酒店都不搞这个菜了,弄出来食客也不屑一顾。但到农村可以。乡镇小饭店,给老板说要弄个早年乡下吃的青椒炒鸡蛋,老板二话不说,立马到隔壁菜园子里摘青椒,就照当年的样子来,籽也不挖,案板上拍平了,切两三刀,快速下锅,掂十来下,即下鸡蛋,不到一分钟,即上桌。然后还问你,要不要烙馍?卷了吃才香,如要,就找对门老太现擀现熥,热菜热馍,包你吃出一肚皮往事来。
吃过意犹未尽,也许老板会再向你推荐,要不要再来一个鸡蛋炒酱豆子?也是老早的味道。酱豆子就是过去农村家家会做的霉酱豆,用黄豆煮熟生霉后加上调料,腌透后晒干,成为长年少不了的一道菜。现在的酱豆子是酱品厂或个体户作坊加工的。
也是一般人久违了的味道。加鸡蛋炒,不需放任何调料,咸中带鲜,下饭最好。也有的店家干脆,一二十个白煮蛋,剥壳对切,放小脸盆里,蒜蓉酱油麻油一拌上桌,喝酒前的开胃菜,对所有人胃口。
当年皖北还吃一样鸡蛋的副产品,毛鸡蛋。每年春夏两季,宿县城里大东门桥头,总有一个男人守着辆三轮车,一声接一声地喊:喜鸡!车上放一个大铝盆,盆里装着煮熟的毛鸡蛋,下面坐着一个煤炉,保持温度。
这种蛋,都是从孵化场弄来的,属于孵化失败,还没出壳就夭折了,处理给贩子,贩子卤熟了来卖。忘了多少钱一只。那蛋壳剥出来,里面一只毛茸茸的小鸡。把带毛的皮撕掉,连骨带肉都吃下去,有的肚皮下面的蛋黄还没有变呢。
对这个东西,有人喜欢,认为大补。有人反感,恶心。记得有一年到南京去,夜里车到,火车站外有个卖毛鸡蛋的,围着买的全部是二十来岁的小姑娘,边买边吃,咂咂有声,极陶醉的样子。至于在皖北,主要是谁喜好这一口,不大清楚。但他天天能卖完。
退休之后回上海生活,看到卖早点的摊档,就有了差别。皖北早点摊天天门口一大堆鸡蛋壳,都是食客留下的。而上海顶多在门口放一盆茶叶蛋,谁想吃自己拿,吃好了一起算账,一天大概卖不掉半盆。
所以,我觉得皖北人身体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大蒜吃得多。二、鸡蛋吃得多。
王仲翔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