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节是“年”的封底

2023-01-30 16:08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如果“年”是一本书,那么腊八是年的封面;二十三小年是年的序幕;除夕是年的高潮;春节是年的重要章节;元宵节则是年的封底。元宵节渐渐稀落的鞭炮声是向年的告别,璀璨的烟花是向年最后的致敬。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八,妈妈总是精心准备那碗腊八粥,各种豆类、米类、冰糖、红枣,浓香甜美的腊八粥是我最期盼的,孩子们唱着“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多彩腊八粥展示着年的封面,让年一下子有了味道。二十三小年,这天妈妈会包各种彩色的饺子,用菠菜水和面包的绿饺子、用红萝卜水和面包的红饺子,馋得我们直流口水,年就此拉开了序幕。除夕年夜饭丰盛的一桌菜,年年要上桌的“蒜菜”必不可少,红萝卜丝、菠菜、粉条用水焯过后,用蒜汁、香油、各种调料拌拌,爽口宜人,我常想,可能是这道菜原料平常,色彩艳丽,寓意丰厚吧,年年都要上桌,年的高潮就此来临。吃过年夜饭,爸爸会给我们每个人发压岁钱,小时候的几块钱,喜滋滋地数了一遍又一遍。清贫的岁月,这些春节美食和压岁钱满足着我们的味蕾,欢快着我们的童年。

春节之前这些都是朴实、温馨的物质的满足;元宵节则是浪漫、华美的精神的享受,元宵节是“年”的封底,余味无穷,让人遐想。

记得那年元宵节,爱人骑着一个小三轮车,拉着我、妈妈、儿子去看灯展,那次灯展设在文峰路北段,人潮涌动,华灯齐放,各种手工制作的彩灯显示着各方特色和实力。穿行在人流中,欣赏着彩灯,想到许多与元宵有关的诗句,坐在车上指点着、背诵着,让儿子融入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观完灯展,老杨骑着小三轮车带着我们回家,一路上儿子兴奋地唱着笑着,背诵着刚学会的一句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第二天老杨下班回来说,昨天晚上他一个同事碰到我们,看到他骑着三轮车带着一家老小看花灯很意外,骑着自行车一直快跟到我们家。他同事说:“你老杨真浪漫,骑个小三轮带着一家老小去看灯。”听了他的话,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骑个三轮看花灯,倒真是有点浪漫。

每当说起元宵节,自然会想到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诗可谓是写元宵节诗作的第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此词的境界已完全超越了文学的境界,到达了禅意。还会想到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诗将情与景完美地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了爱情最美的氛围,成为千古绝唱。

元宵节从古至今都与浪漫密不可分,每当此时,望着空中的圆月,享受着人间的浪漫,生活中的琐碎、无奈统统忘到脑后,享受一年中的第一个圆月,告别“年”的喧嚣与热烈。当我们看完烟花、吃完汤圆、读完那些浪漫的诗词,合上“年”这本书,挥手作别“年”后,开始着手我们各自的工作,春有播种,秋有收获——工人进厂,农民到田,老师授课,为来年元宵节华美绽放积蓄更多力量。

过“年”不仅让我们有物质上的享受,更有精神上的满足,从美食到诗词,这是一顿大餐,丰盈着我们的味蕾,品味着文化的精髓。

蒋晓莉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