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草莓红了 村民乐了
眼前,是红绿相间,一垄垄绿油油的苗儿上缀满红彤彤的果实;耳边,是欢声笑语,游客带着孩子采摘其间。草莓散发出的香气飘在空气中,沁人心脾。春节前夕,笔者走进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的一处草莓大棚,看到一幅热闹的采摘场景。
“我种了十多年的草莓,最大的感受就是草莓的品质越来越好,销路也越来越宽。”草莓种植户尹文林乐呵呵地介绍。现在,村子里的草莓不仅有游客直接来采摘,还销售到广东、上海等地。“草莓年年红,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尹文林说。
墩集镇草莓种植有50多年的历史,囿于销售渠道、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的限制,该镇的草莓种植面积和种植户数量曾一度处于原地踏步的局面。2017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发展特色种植,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加大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草莓销售经纪人等各种方式,把石梁河村打造为草莓种植核心区,实现了草莓种植的“升级跳”,墩集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墩集镇党委书记王胜介绍,全镇草莓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3万亩,是皖北地区面积最大的草莓种植区,草莓种植户有1500多户,年产值约10亿元。
现如今,当地红草莓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一亩地收益好的时候能卖到4万块钱,红草莓带来了好日子,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尹文林端着刚采摘好的一盆草莓,准备用电动三轮车带到草莓产业服务中心去交易。“有了交易中心和专业的经纪人,我家种植的30亩草莓不出村就能销售掉,这个钱挣得舒心又轻松。”
在墩集镇,像尹文林这样的草莓种植户不在少数,村民尹丹辉不仅种草莓,而且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草莓经纪人。从2017年依靠政府的无息贷款,发展成为拥有近20亩草莓园的种植大户和职业经纪人。尹丹辉感慨颇多:“自家的草莓卖脱销,乡亲们的草莓我每天也能卖出去5000斤左右,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一路的关爱扶持。”
近年来,墩集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草莓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产业党支部,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送技术到田间等,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了“白雪公主”等优质草莓品种,墩集草莓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名特优产品认证产品,成为了长三角高端消费市场果盘子上的“新宠儿”。
那么,墩集草莓为啥这样红?尹丹辉骄傲地给出了答案:“品质好是前提,卖的俏是关键。”产地采包、物流配送、产销对接,借助“互联网+”,墩集草莓微商、电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通过“航空+高铁+陆运”组合拳实现鲜果保时、保鲜送达。如今,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实现了72小时内送达。
红草莓带火了新生活,特色种植业也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农业力量。下一步,泗县将瞄准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打造山芋、金丝绞瓜两条全产业链,推进草莓、果蔬、食用菌、稻虾共养、种苗组培与繁育五大产业发展,力争特色农业生产面积达到26万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不断汇聚“三农”工作合力。 单珊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