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春节话春联

2023-01-18 16:3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在我的皖北老家,春联叫做“门对子”。过年把家里的门窗贴个“满堂红”,有喜庆之感,也预示着来年吉祥、平安、幸福美满,除图个吉利,心里也有个好盼头:红红的春联,浓浓的深情,火红的日子。

春联源于桃符,春联即为对联。对联,俗称对子,雅称联对、联语、楹联等。它是一种成对比偶、珠联璧合的双配式文体,也就是形式上能够独立存在的上下两联组成,且字数相等、词性相近、音韵相对、平仄协调,能够完整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意境的最短小精干的文学艺术作品。

据史料载,2000多年前民间就有把桃枝插在门上以避鬼魅的风俗。桃枝后来演变为桃符,即用桃木板,上面写一些类似狂草字体的字迹(即画符)。把桃符变成在木板上写字成为对联,是五代时的事。据《宋史·蜀世家》载,蜀主孟昶亲自写了一副春联挂在宫里,以之迎春祈福。其联为“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相传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时为公元964年,推算起来,春联的产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在宋代,题写春联的做法在民间还不普遍,老百姓相信的还是挂桃符。有北宋王安石一首《元日》诗可作佐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约从明代起,民间贴春联的风气便形成了。以后文人学士在吟诗作赋之余也撰写对联,进而扩大到对名胜古迹、婚嫁喜联、寿联、挽联等的题咏,便突破了春联的范围。这些对联,加上同书法艺术的结合,也便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许多名联堪称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春联或对联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或祈福、或感叹、或哲思、或状景、或抒怀、或励志、或馈赠、或自勉,洋洋大观,令人目不暇接。较多常用的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到向阳门第,福到光荣人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联文与书法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艺术,使春联从内容到形式相得益彰,流光溢彩,才有了看头,有了读头,有了品头。书法家提笔悬腕,大千世界;倾情腕底,意象点画;一生风骨,胸中精神,都凝聚爆发在那刹那之间。一点一划一勾一勒之中,飘溢着中国艺术特有的清秀含蓄之美。可以说,书法春联是书法家的二度创作。

我小时候,家乡能够掂动笔写春联的人不多。我家大爷和我父亲都读过几年私塾,大爷当年还是小学校长,每年腊八过后,村里人先后挟一卷红纸多是求大爷写春联,当然也有请父亲写的。义务写春联,有时还自家管茶管烟,年年如此,乐此不疲。我也曾帮助裁过纸,有时一抹脸变成了“关公”,引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现二老均已仙逝,但往事如昨,清晰可忆。

近年,埇桥区文化部门,年年春节前都组织书法家进乡镇、进村、进社区义务为群众写春联,一批德艺双馨的老中青书法家,现场挥洒笔墨,周围则人头攒动,有人还用手机拍成视频传给亲朋好友。龙飞凤舞,字字遒劲,一副副春联写成,引得围观的人们拍手叫好。城里的文化专业市场、乡镇集市上也有卖春联的,有烫金的,有凹凸印刷的,琳琅满目,但大多数内容雷同,什么“招财进宝”呀,什么“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呀,形式也较呆板。多数人喜欢的还是红纸黑字毛笔写的,尤其是书法家写的。

春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发展到了当下,则形成了线上征集、直播互动、“云拜年”“云红包”等全媒体传播形式,让癸卯年的年味儿洋溢在云端,为传统文化增添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创新,文运连着国运,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春联在今后,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它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进一步发扬光大,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张炳辉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