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红芋
犹记上小学时,有一年冬天,早上醒来后我将小手握成拳头在贴着窗花的玻璃上擦一擦,隔着玻璃朦朦胧胧看到外面正下着雪,就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后从抽屉中泛黄的铝饭盒中摸出一枚崭新的一元硬币放在兜内,背上书包走上熟悉的道路。
宿城冬季的清晨总是带着白色的雾气。人们搓着手交谈时会哈出白色的雾气,早餐铺门口的笼屉中会泄出白色的蒸气,黑色小轿车等待红绿灯时排气筒里也会喷出白气,但我最喜欢的是卖红芋的炉子散发出来的白气,那是烤红芋飘扬在半空标志性的旗帜。
那时候的烤红芋还是手艺人自己在三轮车上砌起的小炉子,炉子上方贴着一层白色的瓷砖,红芋烤得半熟后就堆积在那,炉子口散发出来的热气仿佛天上飘过一朵朵云。
从口袋中掏出带着体温的一元硬币递给穿着藏青色棉服带着护袖的大爷后,大爷便会熟练地拿出火钳从炉子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皱皱地红芋放在铁托盘上,随后抽出腰间的木钩秤吊起托盘象征性地用手指拨弄几下砝码。
称好的红芋会放在一张油纸或者是一张剪报上递给我,这时候学着老大爷们把双手抄进袖筒之中取暖,任谁也不知道我的袖筒中有一块小小的、热热的红芋,这小小秘密就是孩子小小的幸福。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二十年过去。当我逛街时再次看到卖红芋的摊位时,它已经从走街串巷地吆喝变改为可以堂食的店面。广告宣传投屏上循环播放着红芋精选的产地与品种,而店员们身后烤制的炉子已经升级变为巨大的滚动烤制机器,这不光大大提升了效率更是肉眼可见地显示着制作过程的干净与卫生。可惜,当我把红芋吃进嘴里却没了小时候的感觉,不是味道不对,而是我再也回不去那童年的时光。
马宗显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