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示范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2022年12月25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以线上直播形式举办。作为论坛重要内容之一,组委会正式发布了全国35个“2022民生示范工程”案例,“萧县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项目成功入围。
近年来,萧县始终把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米”作为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重中之重,以“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构建“县委政府统揽,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靠前指挥,村级参与落实”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推进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一条龙”政策给予强力支撑,先后出台《萧县2022年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等制度性文件,高效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以“一揽子”资金给予坚强保障,在足额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配套资金的基础上,鼓励和吸引金融支持、社会投入。2022年统筹整合相关涉农涉水项目资金1.1亿元、撬动金融资金1.6亿元、引导社会资金1031.49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该县全覆盖、地毯式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农田灌溉机井摸底排查,以河道、大沟水系为单元,开展灌溉、防洪、除涝、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新疏浚排水沟渠849.63公里,建设排水暗涵和衬砌沟渠67.58公里,修建桥涵闸6606座,使全县的农田排灌渠道相互连接、贯通河道;同时,探索公开招标与“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镇村自主建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引领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建设等模式,融合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3.7万亩,土地规模流转100.85万亩,7家经营主体自主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4465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高效实现形式,大力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县249个村(社区)19.21万余亩土地实现规模集约经营,农户年增收77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000余万元。
工程监管上,该县建立健全“六位一体”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全面实施第三方全过程参与工程质量检测与巡查制度,确保项目工程按时高质量完工;完工后,又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镇村主体责任,探索实施业主负责制、承包租赁、专职管护员网格化管护等模式,鼓励受益农业经营主体和村民自愿参与,保障工程管护常态化和效益持久化。(张祖北)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