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法援惠民生为民解“薪愁”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今年以来,泗县法援中心积极打造“法援惠民生·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品牌,聚焦城乡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深耕法援惠民生“责任田”,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畅通渠道,“三优”服务。该县对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申请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简化办理程序。对农民工以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为由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免除经济困难审查;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疫情期间,实行电话接待、网上申请,通过微信、QQ、安徽政务服务网、拍照等方式对特急案件进行非接触式先行受理、指派,待疫情结束后补办相关手续。
“欠了几年的钱也要不到,我们该怎么办?”不久前,几名工人手拿欠条情绪激动地在法援窗口说道。经了解,2020年至2021年期间,刘某招用受援人王某某等24名农民工为其提供劳务,工种为泥瓦工,每月仅给工人发放少量的工资作为生活费用,在工程结束后拒不支付工人剩余工资。经相关部门协调监督,刘某才和工人清算工资并当场写下欠条,约定还款日期为2022年3月1日。欠条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但刘某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24位农民工劳动报酬,且没有还款计划,这才导致工人群情激愤。
泗县法援中心对此非常重视,当场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该案。承办律师细致耐心解答工人疑问,从法律角度尽量宽慰他们的担心,极大缓解了工人的情绪。针对他们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跑诉讼的手续和程序的顾虑,承办律师将所有办理起诉需要的手续如会见笔录、办理委托手续、签署起诉状等,通过微信传送电子文件和积极联系劳动监察大队调查、复印相关材料都一次性完成,避免他们跑两趟,使工人情绪平复了下来。农民工王某某感慨万分:“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心的服务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多元联动,“援调对接”。建立法律援助与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行司法、民政、财政等无缝对接,通过召开调度会,搭建联动平台。依托全县187个村级调解委员会,各村(社区)司法调解员兼任法律援助联络员,加强辖区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确保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援助。做到提前排查,提前介入,第一时间组织援助律师赶赴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及时将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源头预防,多措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维权宣传,利用法律援助窗口、户外摆台、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热线等形式。活动期间,与多部门、单位联合,分别在村社区、车间厂房、集贸广场、建筑工地等地,以现场宣讲、解答咨询等方式向群众普法,通过律师讲解其办理过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同时向咨询的农民工兄弟宣讲《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条例》、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通过大力宣传法律援助知识,提高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农民工讨薪维权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农民工通过法律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据了解,目前累计共开展农民工维权讨薪专项普法宣传活动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相关法律问题200余人次。今年以来,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援案件835件,其中涉及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46件,代拟法律文书179件,提供咨询1500余件。共挽回经济损失900万余元,其中成功化解欠薪矛盾纠纷32件,涉及金额50万余元。 (吴林林 刘海珍)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