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清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立冬,终也,万物皆收藏。
先秦古籍《山海经》里,有位冬神,在立冬这天,要接受人间朝拜。当日,天子大臣,煊煊赫赫出京城,往北郊,前去祭奠。祭神场面宏大,童男童女七十做祝祷,祷词《玄冥》曰:“玄冥陵阴,蛰虫盖臧……籍敛之时,掩收嘉榖。”
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藏”的大手笔,来自于大自然。一朝北风,天地忽然大而空,山河万里,寥廓寂静,像简笔画般,简单干净。树木删繁就简,似大伞关落。繁华去除后,世界的真相一一显露。北风袭来,地上堆积了厚厚一层黄叶,唯美的色彩,从地上一直蔓延到半空,黄成一种初冬的凝重、简练和苍茫。那天地一色的壮美,如此阔大;人步入其中,是多么微小,芥子儿一般,洒在金色艳丽的画布上。
一年最简洁、最冷清的阶段,竟如此煌煌开场。
岁末年尾的“冬”,即“终”。《说文解字》解释“冬”,为“四时尽也”。“冬”字灵秀,下面两点,携了一股扑面凉意,婉转告诉人:水凝为冰,冬天降临。
立冬的第一物候是“水始冰”。初冬时节,轻寒漠漠,风凉入骨,寒是不到五分寒;结冰,也只是一层皮儿,薄薄的,手指一捅,就破。离那种硬邦邦的寒冷,还有一段距离。
风定日好,明晃晃、毛茸茸的太阳光,福音般带来了温暖。午后,客厅沙发上安然泊一汪煦暖阳光,于浅梦边上,纷纷扬扬,温暖笼罩。那么醇、那么暖、那么温柔的阳光,一年里头,唯有此时能领受得到。萧索清厉的初寒天,被这绵绵密密、佳酿一样的冬阳一灌,倒显出“十月小阳春”饱满深沉的慈爱来。
晒在这样的微醺阳光下,记忆会暄暖起来。穿越三十多年光阴,花裤花袄、臃臃肿肿的小丫,牵着父亲衣襟,看他将双手悠悠插进袖筒,跟一群贴在南墙根下晒暖的男人们拉开闲话。那时,我跟这个世界两小无猜,距现在的生活,不止十万八千里。
立冬一过,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周而复始,走完一程又一程,如今,也安安静静晒在了冬日的暖阳下。
此后,寒冷,会越来越坚硬,可是,想想,好多旖旎的事儿,只合此时来做,冬运会、圣诞节,偌多诗情也只能在冬天生发;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浩茫,“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境界;有些食物,只在冬天,才能吃到独特的滋味,比如冻豆腐、糖葫芦;至于守住一扇窗看雪花飞,坐在炉边吃涮羊肉的惬意,也只冬天才行。遥遥寒夜,守一盏孤灯,一壶热茶,一只火炉,享受宁静,自由阅读和思考,多么美!
冬的精彩,其实就藏在这样的寥落与孤寂里,藏在暗暗的铺垫和蓄积里。它是大自然这部乐章中的一个弱拍,低沉、潜伏、深刻。我们顺应天时,参悟一下冬的内涵,是不是也弄通了安身立命的道理,在合适的时候,懂得收敛,懂得节制,懂得松弛,懂得舍弃,懂得有所不为,懂得适可而止。
悟透了这些,春意四起时,生命,才会从容铺展,万物花开。
春天,适合人生励志;夏天,适合人生打拼;秋天,适合检索、收获;而冬天,实在是老天赐予我们安静盘点、蓄积力量的那么一个黄金时段。
□李文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