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的立冬饺子
风渐冷,天渐寒,又是一年立冬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立冬一到,草木开始凋零、蛰虫休眠,万物都在为来年春天养精蓄锐。自古每到立冬,民间素有进补方式来迎接严冬。在我的老家,立冬那天有吃饺子的风俗。
吃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与冬交接的日子,所以这时的饺子必须要吃。一来立冬后天气很快转冷,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二来劳作一年的人们,身体较为疲惫,立冬这天置办一些美食,可犒赏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同时饺子的形状类似元宝,吃进了元宝,自然是“招财进宝”到了家,象征全家团圆、和和美美,大吉大利。
记得小时候,常听妈妈念叨“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每到立冬这天,母亲总不忘给我们全家包饺子吃。 饺子花样繁多,但以白菜猪肉饺子最为香鲜。看着母亲一点点地把五花肉剁为细细的肉茸,拌上切好的葱姜末、白菜碎,加油盐拌匀,持筷子顺时针方向匀速搅拌,调出鲜美的馅料。母亲拌的馅总是不咸不淡,不干不稀,油亮通透,色鲜味香。
做饺子皮,母亲在面粉中加入温水,很快揉成光滑的面团,并“啪”的一声拍一下面团,然后放在盆里盖上湿布,醒半小时以上。开始包饺子了,全家人一个都不少地围坐在餐桌旁,谁都是笑容满面,擀皮的擀皮,包的包,摆放的摆放,一派幸福祥和的喜气。母亲是包饺子的好手,她不但包得快,还告诉我们一些有关饺子的故事。要我们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两边翘翘,中间圆滚滚的,寓意大吉大利,财源滚滚。母亲说,饺子原名叫饺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一年,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值冬日伤寒流行,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胡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立冬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从此,立冬吃饺子遂成节气食俗。
包好饺子后,我们姐弟总无心玩耍,一直守在厨房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白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上下翻飞。氤氲缠绕的香气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来,就着蒜醋辣椒油调成的味料,一家人吃得不亦乐乎。嘴馋的我们也早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接一个地吃起来。吃着吃着,不经意间,一枚硬币蹦了出来。母亲这才告诉大家: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谁就是有福之人,来年一定好运连连。我们也总会举起胖胖的小手忘情欢呼。就是这样的饺子,我们吃出浓浓的情韵,比现在的山珍海味印象还要深刻。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饺子已成家常便饭。速冻的,素馅的、肉馅的、海鲜的……各种口味的饺子应有尽有,凡俗的日子,想吃什么都能吃到。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直对儿时的立冬饺子情有独钟。细想起来,与其说是喜欢立冬的饺子,不如说我喜欢的是包饺子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包进饺子里的不仅是美味的馅料,更有那一份浓浓的亲情和温馨,让人无比幸福,足以温暖我们人生的冬天。
钟芳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