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今年以来,萧县坚持“就业优先、民生为本”主线,优化就业结构,挖掘岗位资源,精准对接落实,提供招聘服务,抓好托底保障,抓实“建融扶管”,扎实推进“就业促进行动”,多举措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优化就业结构,挖掘岗位资源,多渠道促进“稳就业”。拓展就业见习。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710余个;开辟免试直聘绿色上岗通道,将部分脱贫家庭毕业生直接安排到基层特岗;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为741名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通过“移动短信平台”等发送岗位信息24万余条。开发公益岗位。紧扣农村“老弱病残幼孤”等群体需求,设置互助养老、互助照料病患、互助助残等专业岗位;紧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需求,设立乡村光伏公益岗,安排农村有适宜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者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今年1—9月,为生活困难群众增设公益性岗位400余个。建立协作联盟。主动对接苏浙沪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区域性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目前,已建立包括浙江省6个市县区、江苏省11个市县区、省内5个市县区的劳务协作区域。
精准对接落实,提供招聘服务,全方位“促就业”。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2”即“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两大主题招聘活动;“N”即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N项招聘活动。今年以来,该县举办各类招聘会86场,提供岗位2.7万余个,直接帮助1万余名劳动者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打造“互联网+智慧社区就业”服务新模式,构建以“社区就业”小程序、“社区招聘管理服务”和“社区E聘”三大就业功能端为支撑的智慧就业系统;以系统辐射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近距离就业为目标,打造“三公里”就业圈。目前,该县“三公里”就业圈就业平台已入驻企业(商户)534家,招聘岗位3894个。充分发挥安徽公共招聘网作用,帮助指导企业通过其发布岗位招聘信息,获取劳动者求职信息。推广全省求职用工APP小程序“社区快聘”,目前已有550家企业(商户)入驻,录入招聘岗位3810个,注册量1176人次。
抓好托底保障,抓实“建融扶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突出“建”。利用闲置办公用房、学校房屋等资源,在16个乡镇37个村建成以纺织、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果蔬种植等四大业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帮扶车间(工厂)94个,全县“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强化“融”。聚焦“两强一增”,深挖特色农业产业资源,打造“白山羊、红辣椒、紫葡萄、橙萝卜、绿芦笋”“五彩”产业品牌,密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就业帮扶车间(工厂)+脱贫户”“产业基地+就业帮扶车间(工厂)+脱贫户”等产业就业帮扶模式,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工厂)带动能力,提高脱贫群众产业发展参与程度。落实“扶”。延续就业帮扶政策,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就业帮扶车间(工厂),发放复工复产一次性补贴80.42万元、脱贫劳动力就业补助资金68.08万元;成立就业帮扶车间(工厂)服务专班,建立帮扶车间(工厂)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岗位需求“两张清单”,帮助解决就业帮扶车间(工厂)“用工难”和脱贫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及时跟进落实针对性帮扶举措,对脱贫劳动力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加强“管”。印发《萧县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多部门联合督导组,定期对就业帮扶车间(工厂)生产、经营、销售、用工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按照生产经营规模、吸纳就业能力、助推群众增收效益等情况,通过“转型发展一批、支持新建一批、有序退出一批”,对就业帮扶车间(工厂)实行动态调整。 (张祖北)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