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桥
午后躺在摇椅上慢慢想,恍惚之间又回到故乡的桥上。那是一座拱形的矮桥,桥身用青石堆砌,年深日久人踩马踏让青石板变得像一面面镜子,映出每一位路人各色的脸庞。
初春是我最喜欢的时节,小草们会从石板接口或桥洞的缝隙中偷偷探出头窥视桥上经过的男女老少,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中间就会开出一两只颜色出挑的小花。
上小学时,受语文课文里朱自清先生《春》的影响,我总会在上学路上蹲在桥头桥尾仔细观察这些小花,想象着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那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时的画面,儿时的我也在这座矮桥之上寻觅着属于我的春。
印象中,每当夏季多雨时来来往往的行人都会推着二八大杠步履蹒跚地从桥上经过,大家紧盯那些低洼的水坑和反光的地砖小心躲避,就像女孩子们用裁缝店里丢弃的量衣粉笔头画出的格子里跳房子。有些胆大心细的小伙穿着雨衣骑着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想从桥上疾驰而过,但刚一上桥车轮打滑便摔得人仰马翻。
秋天天气干燥,经过夏天酷热折磨的自行车轮胎中那根细细的胶皮因为高温熔化粘黏在气门芯上。一旦天气转凉后,干燥的橡胶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车胎也就随之漏气。
这是桥头修理自行车的师傅最喜欢的季节,换个胶皮要收两毛。为了招揽生意,师傅在桥头最显眼的位置放上一块白色木板,木板上用红色油漆歪歪扭扭画出几个大字,“打气免费”。
对小朋友而言,冬天的矮桥就是最好的游乐园。只要看到晚上下雪孩子们都会早早上床,不然第二天起晚可就摸不到桥头上的一把雪。清晨的矮桥上银装素裹,穿着棉靴踩在松软的雪地里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上早班的路人在积雪上踏出一深一浅的脚印,脚印旁则是两条歪歪扭扭的自行车车轮印。孩子们从桥头小心翼翼地捧起雪后,都会轻轻放在嘴边轻轻一舔,虽然大人们告诫吃雪会闹肚子,但在孩子们的想法里舔一下可不能算吃。
伙伴们一起认真揉搓着手中的雪球让它尽可能地变圆,随后在桥头把处理好的雪球放在较厚的雪层上猫着腰推起来,当雪球推到矮桥的最高处时正好有半个身子那么大。在三二一的倒计时后大家都会默契地松手,大雪球因为重力从桥上滚落,谁的雪球滚得远谁就是第一。小伙伴们红着脸哈着手紧紧盯住自己的参赛作品,谁要是得了第一准会高兴得跳起来,这种感觉可比在学校里拿了双百还要高兴。
如今的矮桥早已换了模样,但我童年的记忆却依旧鲜活滚烫。
渐渐地,妻子从一旁把我摇醒,告诫我再睡晚上可就难以入眠。
其实她哪里知道。我呀,重游了趟故乡的桥。
马宗显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