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之歌
村干部谈发展
曙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立标:用产业“金钥匙”开启群众“致富门”
记者:曙光村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有哪些资源和优势?
刘立标:曙光村位于皖苏交界处,交通便利,位置优越,黄河故道冲积形成的肥沃沙质土壤,尤其适合种植特色农产品。近年来,曙光村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大力发展梨园、中药材、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民增收。同时,曙光村作为脱贫出列村,先后来了泗县县委办和徽商银行总行的驻村工作队,给曙光村带来了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帮助村里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使产品走出泗县,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产业的蓬勃发展给曙光村带来哪些新变化?
刘立标:首先,群众的经营收入增长了。人均年收入超过18000元,村里小汽车,小洋楼随处可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其次,村庄的环境变好了,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就近就地工作的机会多了,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近几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再次,村委会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我们新修了1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打造800平方米沿河公园,配备了完善的路灯、舞台、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为村民休闲娱乐、文化演出等提供了条件。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村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梨花节、农民艺术节、汉式集体婚礼等,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悄然兴起。
记者:请您谈谈曙光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刘立标:曙光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一核两园三基地”的五年发展规划,通过以小宋梨园为核心,实施有机农产品产业园、数字梨树示范园、中药材深加工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美丽乡村研学基地的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话新农人
孙远贺:干出新时代农民该有的样子
“肥料不能上多,多了也会影响莴苣的生长……”在泗县大庄镇曙光村的果蔬大棚基地,村党总支委员、团支部书记孙远贺正在指导农户施肥。身材高挑,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慢声细语,记者眼前这位90后小伙儿,却是大棚西瓜和莴苣种植的“好把式”。
“远贺是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技术学得快,待人还热情,谁家要想发展大棚,向他请教,他都耐心指导……”提起孙远贺,曙光村的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而对于乡亲们的夸赞,孙远贺每次都会不好意思地低头一笑。从一位在大城市工作的高薪白领,到两脚沾满泥土的大棚果蔬种植能手,孙远贺说,这一切源于自己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
大学毕业后,孙远贺一直在上海发展,虽然事业做得很成功,但心里始终怀着对故土的眷恋。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回乡创业,从事现代农业种植。
争取到家人的同意后,孙远贺一边在村里联系租赁土地,一边学习农业种植的技术。当年,他就租了40亩土地种植水蜜桃,第二年桃树就结了果。“因为村里的土质好,桃树结出的果实质量不错,但因为气候的原因,桃子成熟后赶不上好行情、卖不上好价钱。”孙远贺说,虽然初次创业的结果不理想,但自己并不灰心。“创业嘛,总是要先交学费的!”
在一次维修大棚时,孙远贺听维修师傅说,埇桥区灰古镇种植大棚西瓜和莴苣经济效益不错,第二天便前往灰古镇考察学习。他到大棚地里探访,向当地种植大户请教,还拜访了多家农资销售个体经营户。“多看,多问,多听,再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总能找对路子。”孙远贺说。
2017年,孙远贺投资80余万元,建设了两座温室大棚和10个蔬菜大棚,种植莴苣。为了确保种植质量,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大棚里,不敢有丝毫怠慢:查看秧苗生长情况,向有关专家请教,及时消除病虫害……一个月下来,人瘦了,脸黑了,但大棚里的莴苣却长势旺盛。莴苣收获后,他又种上了西瓜,一年下来算总账,除去各项成本,每座大棚净赚两三万元。
看到孙远贺大棚种植的前景较好,村民们找到他,想要加入,孙远贺便给他们提供技术和服务,从种植到管理再到销售全过程服务,带着大家共同发展致富。随着大棚规模的扩大,他又成立了家庭农场,带动4户脱贫户和10户一般农户种大棚果蔬,并提供就业岗位13个,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孙远贺还承包了300亩林地种植油菜和青豆,2020年产值达到60万元,2021年产值突破70万元。
胆大心细,善于钻研,踏实认真,是大家对孙远贺的评价。这两年,村“两委”决定,把村集体流传土地种植的500亩梨园交给他管理。如今,梨子已经成熟上市,今年又能为村集体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脚下的这片土地更有活力、充满希望,这才是新时代的农民该有的样子。”孙远贺这样说。
策划:刘 丽 王志新 尹传忠
文字:谢文东 马 竞 马远征
摄影:董 虎 吴天元 马远征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