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泠泠热藕汤
“白露泠泠湿碧苔,昨宵无寐起徘徊”,是曾经读过的诗句,年幼时却不懂白露,但对衰荷半倾、瑟缩秋意特别敏感。孩提时,那不是秋凉,而是一场热烈的期待——终于又到了刨藕田、喝藕汤的时节!
刨藕,是农家一个盛事,头天晚上就置好了装备:长统靴,皮围裙,两尺长的藕撬,竹篾编的箩筐,以及外公周到的分工:六姨、七姨割去残荷;外公和舅舅挥舞长撬掘地三尺挖藕,几个小孩儿负责洗净莲藕上的拖泥带水……
天蒙蒙亮,全家人就来到一湾荷塘边,外公和舅舅还在慢条斯理抹腿挽袖,六姨七姨已在水中击起“噗咚”节奏。舅舅从不用藕撬的。他二十出头,有着一身的力气。按他的话说,用手从泥里掰藕,费力是费力,却不会伤着它。这个口气,像是藕也会疼痛似的。他说着,就把露在寒风里的光膀子插进了稀泥。随着一声“嗨”,一根莲藕掘出泥里,浮出水面,它头尾完整,根须俱在,泥中见白。
看着舅舅的神采飞扬,我已不满足在田湾里的洗洗涮涮。趁着外公弯腰挖掘之时,从田头一角滑进水波荡漾之中。刚踩到淤泥,嗞嗞的塘泥悄无声息挤进我的靴子,一股凉意直往裤管里钻。正要扭身前跨,塘泥沉重地拉扯着让人无法拔出脚来。别说挖藕,连在塘泥中行走一步都急得我满头汗流。舅舅伸手救援,把我拉扯到枯荷面前,我接过他递过来的有我身子高的藕撬,抖擞精神,抹平泥面,用足吃奶的力气向荷藕根部掘去。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脚力不够,随着藕撬的深入,我却脚下打滑,一个趔趄,一只脚陷进深泥。突然,我感觉脚下的硬度,一个圆圆的东西“哽”在我的鞋底。我巧妙地用鞋帮一勾,一条长藕束手就擒!自豪感让我忘记了外公“娃儿不准下水”的告诫,洋洋得意地向外公展示着战果:“外公,我挖到藕了。”外公先是生气的样子,随后“扑哧”一笑:“你看你,都成泥人了。”我伸手一摸,发现自己的脸上、头上、身上全是淤泥。
装满白白胖胖莲藕的担子在舅舅的肩上闪闪悠悠。我肩扛那支亲手擒获的长藕,像扛着一把长枪紧随其后。外婆炉灶上炖的排骨已经在沸腾着等待。莲藕抵达后,外婆手脚麻利地将藕洗净,刮削掉藕表皮,再次冲洗,再用刀背将滚圆拍碎成块。之所以不用刀刃切,是要让藕断之后保持丝相连。撒点盐腌渍一下,如此煨藕时粉烂更快。还有奢侈的猪排,被外公挥着砍刀剁成均匀的小段,盐香的豉汁浸泡。然后和藕块一起,连同生姜,叮叮咚咚蹦入汤锅之中。扇子掀动风力将火势加大,很快锅里就漫起了热浪。猛火滚沸后,把火势降下来,不时用勺子在热汤里搅动。等我们用一桶热水冲洗了身上的淤泥时,排骨与莲藕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融合之后,整个院落都被那一锅热汤香得天翻地覆。
一人一碗,盛在桌上。家人围成一桌,静穆无声,甚至屏住呼吸,轻轻地吸纳。且听外婆徐徐念叨:“白露吃莲藕猪排汤,有清热除烦之功,还能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热气慢慢散去,藕丝在汤面上浮游。我已嫌外婆啰嗦,急切地把头埋进汤碗,默默记住“白露”这个新词。
施崇伟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