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
为保障秋季农业生产,泗县泗城镇在全镇范围内逐户摸排收割难、耕种难等农户信息,动员农机合作社开展结对帮扶,统筹做好87户1300余亩农田托管服务,让在外务工的群众吃下“定心丸”。
“小块并大块”,收种都省心
聚焦耕地零散问题,推动“一户一块田”改革,泗城镇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承包权不变、经营权交换的方式,将农户多块零散的田块整合成一块,实现农村承包土地“小块并大块”。“我们以尊重农户意愿为第一原则,先后召开了4次村民大会,征集意见20多条,改革方案调整了2次,努力让惠民改革改出成效、不留尾巴。”泗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倪化龙说。
泗城镇关庙村村委会组织后张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表决通过改革方案,组织村民代表参与土地丈量、调阅清册、抽签分配、矛盾化解全过程,让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忙,人人心里都透亮。现在,后张组的耕地收得省劲、种得方便,周围的农业大户都争着来流转,全组土地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租金也从之前的每亩500元,上升到每亩1000元。村民们种地收成好,流转也增收。同时,泗城镇把“一户一块田”改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留好生产路,修好排水沟,治好坑洼地,新修田间生产干道2条、排水沟渠6条,疏通原有沟渠20多条,让土地质量、生产条件均衡化。“今年,我们把‘一户一块田’改革作为一项暖民心、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在全镇稳步铺开,保护好耕地,利用好耕地,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扛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泗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文举说。
产业“搭好台”,振兴有信心
暑气渐退,又到了草莓种植时节。在泗城镇赵庄村草莓种植基地,农机手正驾驶着草莓种植专用起垄机,在大棚里打起一排排草莓种植垄。种植合作社正在洽谈草莓苗,要不了多久,生机勃勃的草莓苗将爬满田垄。
脱贫攻坚后,如何衔接乡村振兴,成为摆在赵庄村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难题。赵庄村党支部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民生实事,大力发展草莓种植采摘产业。上一季的草莓大丰收,村民们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今年草莓种植面积翻了一番。泗城镇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深入落实“两强一增”行动,整合乡村发展资源,靶向施策促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振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聚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胡陈村以“产业带动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为着力点,盘活集体资产,吸引外商来村投资办厂,通过与浙江轻扬服饰有限公司、海宁金瑞服饰有限公司、晟勇商贸、县供销社等达成村社企合作,为全村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当好“服务员”,服务真贴心
今年以来,泗城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现场办公,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吸纳相关企业的宝贵意见,实行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提出有力措施,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该镇大力推行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抽调52名干部对全镇93家中小微企业实行包保,建立服务台账,结合“四送一服”调研走访,每月开展一次大走访,宣传安全生产、税收、能耗双控等有关政策。协调县经信局、发改委等部门,为3家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政策性奖补30万元,为2家新增生产线企业申请补贴性奖补300余万元。
“我们一直把企业当‘自己人’,为企业服务好,为经济‘添把柴’,用一流的服务回馈企业的信任,把一流的营商环境转化为‘双招双引’成果,吸引更多的长三角企业来泗城投资兴业。”郑文举说。通讯员 王虎 记者 马远征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稳经济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09-14
-
3宿州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09-14
-
4宿州好人,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09-13
-
5宿州市公安机关“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09-13
-
6秋月梨熟挂枝头 采摘忙碌迎丰收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