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被水温柔以待
这个暑假,说起防溺水,我是有成就感的,因为我教会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学会了游泳。他们一个个在水中轻松自如,练就了“水上漂”的功夫,提高了驾驭水兽的能力,也解除了家长的心头之患。
傍晚时分,暑气渐渐消退,浮云在空中游走。沐浴着徐徐晚风,我惬意地在田野里散步,朝着南湖大塘走去。这个大塘呈长方形,是早年人工开挖的,后来又经过机械修整,蓄水旺盛,常年不枯。我处于青春期的时候,经常与村里的孩子们结伴而行,来到大塘洗澡,确切地说是戏水,我们从岸上奔跑下水,溅起冲天的浪花,小伙伴们或仰游、或蛙游、或立体踩水、或扎猛子下潜,大闹水宫。大塘成了孩子们的天下,成了我们的避暑胜地。如今虽然岁月老去,但我闲暇的时候,还会来到大塘边转一转,看轻轻的波纹,泛一缕轻愁,忆孩提时光。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大塘边上。只见几个光着膀子、头顶荷叶的孩子坐在岸上玩耍。但那块“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牌子让他们望而却步,大塘对这些不会游泳的孩子们来说就是生命的禁区。
“浑小子,敢情你跑到这里来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喊话的是村子里的张大嫂,她急得满脸是汗,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原来她的孙子小文也在这几个孩子中间。离孩子们越来越近了,张大嫂弯腰捡起一根枝条,非要抽打那个淘气的孙子不可,孩子吓得一溜烟地跑开了。
“对孩子那么凶干吗?”我拦住了张大嫂。
“大兄弟,你知道的,这刚下过几场雨,满沟满塘都是水,孩子在水边玩耍,要是有个闪失,那可就天塌下来了呀!”张大嫂心急火燎地说。
张大嫂的担心的确是孩子安全的一个核心问题。眼下,正值暑期,夏天又是多雨和涨水的季节,强化对孩子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的孩子大多都会游泳,那是因为父亲教儿子,哥哥教弟弟,大孩教小孩,形成游泳链上的传帮带。如今不同了,父辈外出务工,孩子多半随爷爷奶奶生活,许多孩子都没能获得学习游泳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教育孩子远离水源、远离危险。
作为一名游泳爱好者,我想我是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至少在我们这个村庄内,为普及游泳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救能力发挥些许作用的。
“谦哥,我家伟伟就交给你了,教他学会游泳,过年回家请你喝酒。”“我家那个小淘气老往沟边跑,逮鱼摸虾的,总让人是放心不下,谦哥你可要多费心啊!”当年的伙伴一个个给我打来电话,把孩子托付给我,让我给予孩子水上安全“护身符”。
我们的游泳场就是南湖大塘,这里远离居民生活区,水质清澈,环境优美,热浪下的水面像温泉一样舒适。有五六个孩子一同前来学习游泳,他们自恃有我的保驾护航,最初“扑通、扑通”都下了水,可我说什么也不敢同时放逐他们,而是为了安全起见,采取一对一的办法进行训练,并限制其他的孩子待在浅水区里进行观察和领悟。别看这些孩子平常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种钻天入地的狂野,但进入深水区,面对危险也会吓得瑟瑟发抖,起初总是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或是缩在我的怀里,不敢脱离我的左右。在让他们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我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冲浪击水。渐渐地,孩子们就像小鸟长了翅膀一样,成为水中自由飞翔的“鱼儿”。看着孩子们排着队儿在水中犁浪竞技、扎着猛子在水下巧妙抓鱼、蛟龙一般闹水打仗,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慰。曾经只能望水兴叹,如今成为水的主人,与水和解,与大自然和解,是我填补了孩子们与水之间的鸿沟。
孩子们学会了游泳,不仅掌握了自救的本领,而且还能在别人出现危险的时候,出手相救。就说张大嫂家的伟伟吧,别看这孩子才十三岁,但却长成了1.7米的大个头。他跟着我学会游泳以后,和妹妹一道去姥姥家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伟伟和妹妹随姥姥到地里挖菜,忽然听到不远处水塘边传来“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女孩在塘边急得团团转,不停地跺着脚向周边呼救。在这危急时刻,伟伟飞奔过去,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水中挣扎,急忙扑入水中,把小男孩从水中拖了上来。原来这个小男孩就是塘边那个小女孩的哥哥,在塘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幸亏伟伟快速施救,小男孩才幸免于难。
“孩子,好样的!”见到伟伟,我竖起了大拇指,伟伟笑了,我也笑了。
□王绪谦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