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022-09-13 17:02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为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委教育工委、市教体局决定评选宿州市首届“人民满意的教师”。经学校、县区推荐,市教体局评选,共评选出刘焕宏等56名教师为宿州市首届“人民满意的教师”。本期《特别报道》带我们走近其中几位教师,倾听他们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感受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

刘焕宏在辅导闫颖丽学习

刘焕宏:让每个孩子都沐浴“阳光”

灵璧县杨疃镇杨东小学数学教师刘焕宏,从教已有33年。他无怨无悔地坚守三尺讲台,勤勤恳恳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挥洒大爱。

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要全身心投入。曾有人劝刘焕宏到外地闯荡,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听着学生们叫着一声声“老师好”时,心一下子沉静下来,“乡村需要教育,孩子们需要老师。我离不开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我要努力让这些孩子在求学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从教30多年来,从最初学生眼中的“大哥哥”,到后来的“大朋友”,再到现在“孩子”们眼中的“爷爷”。刘焕宏总是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冷暖,相信学生的能力,更尊重学生的人格,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他们自立自强,让每一名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刘焕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全班同学档案,清晰地记录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他根据孩子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给予每个孩子所需的关爱和温暖。学生小朱(化名)父母离异,和奶奶一起生活,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情绪波动特别大,时而任性时而又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愣。刘焕宏首先对小朱进行家访,解决她生活上的困难,并经常和她谈心,给她讲励志故事,鼓励她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在小朱生日那天,刘焕宏还买了蛋糕,在班里给她过生日,满满的爱让小朱感动地掉下了眼泪……在刘焕宏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下,小朱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成绩也逐渐提高。班里还有位叫闫颖丽的女孩,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手指弯曲且双腿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闫颖丽家庭贫困,刘焕宏带头并倡议全校师生为她捐款,减轻她的经济负担。考虑到闫颖丽坐轮椅不方便上下楼,刘焕宏便请求学校要把班级固定在一楼的教室。就这样,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闫颖丽一直都没换过教室。为了第一时间掌握她的学习情况,刘焕宏把闫颖丽安排在讲台旁边,以便及时辅导和帮助她。考虑到闫颖丽的手指弯曲,握笔不牢固,写字速度较慢,刘焕宏在上课前把打印好的课堂笔记发给闫颖丽,不让她再费劲做笔记。课下时间,刘焕宏还亲自给闫颖丽打饭、洗碗,并安排其他同学主动帮助和鼓励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闫颖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学习也越来越努力,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回顾多年教学生涯,刘焕宏说,自己一直都在追求一个理想,那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他表示,要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实践中不断进步,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阳光下。

马子珍在带学生做游戏

马子珍: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每一位特教老师都是守护天使的精灵。”这是市特殊教育中心老师马子珍经常与同事交流的一句话。

23年来,马子珍一直默默坚守在特殊教育工作的岗位上,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的孩子。教育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她一直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和呵护这些特殊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一年,马子珍带一年级,班里有4个孩子在学校住宿,10天才能回家一次。刚入学时,孩子们很不适应,经常哭闹着要回家。马子珍下班后,经常会走进宿舍,陪孩子们一起玩,拨通家长电话让孩子们和家长说说话,给孩子们带去零食。冬天,马子珍给贫困家庭的住宿生买来护肤霜、防冻膏、手套等。班里有一位贫困学生婷婷,入学两年了,家长没有给她添置过一件新衣,常常没有换洗的衣服,马子珍就经常给她买新衣服。

特教老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班里有的孩子存在认知障碍,马子珍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们念、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一遍不会再来一遍。有时候,学会说一个字、写一个字都要教十遍百遍,可马子珍从来没有说过一个“累”字。

马子珍曾教过一个叫小帅(化名)的学生,这孩子不幸患了尿毒症。马子珍向校领导汇报他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在校内组织了师生爱心捐款活动,并带头为小帅捐款。当小帅的奶奶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善款时,拉着马子珍的手,感动得老泪纵横。小帅也跑过来,紧紧地抱住了老师……

特殊教育不仅要做好校内教学工作,还要给因各种原因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尽管送教上门很辛苦,马子珍还是第一个报了名。同时,她精心设计工作流程,认真编写送教上门服务“一生一案”工作手册,培训送教上门服务的老师,不断提升送教上门质量。小丽(化名)是一位重度脑瘫患者,马子珍第一次送教上门,看到小丽躺在床上,她父母满面愁容,对送教老师置之不理。马子珍耐心疏导她,指导她为孩子做康复训练。小丽妈妈慢慢消除了顾虑,接受马子珍的建议。两年下来,小丽慢慢学会了坐,现在都能自推着助行器慢慢行走了。看着孩子的变化,小丽的妈妈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做好特殊教育,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坚持学习,是马子珍多年来不变的选择,每当工作上遇到难题,她总会一遍遍查阅资料,向老教师请教,不解决困难,决不罢休。正是这种爱钻研、不服输的精神,让她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在教学上得心应手,深受学生们喜爱的骨干教师。2016年,马子珍参加安徽省优质课大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并先后受邀到合肥市、阜阳市、蚌埠市等地上示范课或进行专题讲座。近年来,她还先后被评为埇桥区模范教师、埇桥区优秀共产党员、埇桥区三八红旗手、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首届“人民满意的教师”等荣誉称号。

“我深爱我的工作,我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马子珍说。

张世光在开网络安全主题班会

张世光: 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今年54岁的张世光198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砀山县赵屯镇,从事小学数学教学。33年来,他扎根乡村,潜心育人,矢志不渝奋战在教育一线,始终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在张世光眼中,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时间、精力、感情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特别是在乡村,家庭困难的孩子多,留守儿童也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更要多一些关爱和温暖。班里的学生小姚(化名)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又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得知情况后,张世光决心尽力帮助他。张世光给他买来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学习资料,并在课外时间抽空单独给他“开小灶”,对他悉心辅导。同时,在生活上,小姚的衣服、鞋子小了或破了,张世光就及时带他到集市上买……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小姚的心灵,增强了他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心。经过不懈奋斗,小姚顺利考入省示范高中和理想的大学。班里的留守儿童小豪(化名),经常逃学、厌学,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自信也是相对较弱,我们要对症下药,尽力转化他们。”张世光用励志故事和真实事例鼓励他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并利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对他进行辅导。小豪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在稳步提高,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入了省示范高中。“教育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还将改变更多像我一样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为能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尽一份微薄之力而感到骄傲。”张世光说。

去年暑假开始,按照国家的“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每个班级均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张世光班里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都要下地干活,课后延时结束后,依然会有一些学生的爷爷奶奶不能按时接走孩子,王楼村的王欣傲就是其中的一位。张世光通过家访得知,她的家离学校有四公里的路,由于父母都在苏州打工,地里的农活全靠爷爷奶奶干。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体弱多病,行动较慢,每次都不能按时来接她。了解情况后,张世光便主动承担起护送王欣傲回家的任务。

2021年暑假开学前夕,砀山县连降暴雨。马上就要开学了,学校院内有没有积水?是否影响开学?张世光牵挂着学校和学生,他及时赶到学校,发现整个校园水深没膝,便用三轮车拉着自家用的水泵等排水设施和其他教师一起,用了整整一天,终于把校园内的积水全部排出。为防止道路湿滑,他又自己动手用砖头铺平了长约30米,宽约4米的通道,让师生顺利返校,正常上课。

守望乡土,初心不改来时路。张世光表示,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要在农村教育这块平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努力践行着心中不变的誓言: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文 /屈海波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