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纸片
临出门的时候,想起来要换个背包,我把平时用的双肩包里的东西全抖了出来,除了几个口罩和一支口红,都是一些碎纸片。
我随手捡起一张,原来是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上面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些字。仔细辨认,发现这原来是《给生活加点糖》的部分歌词。那是我刚听到这首歌时记下来的,后来这几个句子激发了我的灵感,便写了一篇和它同题的随笔,发表在报纸上。
我又捡起另一张折成长方形的餐巾纸,那上面写满了红色的字迹。我展开一看,上面的句子很优美,却互不关联,一句是“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它的斜下方写着“有趣的人不苟且”,翻过来还有一行字,“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我读完一遍,不清楚这些句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记下的。不过细细品味,依然能领会到语言的精妙。
零落在沙发上的还有几张作业本纸,几张信签纸的残片,因为时间关系,我没再一一细看了。这些碎纸片都是我随手记下放进包里的,是我积累素材的一种习惯。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老师让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我一有空闲,就往上面抄些有趣的东西。在那个本上,我抄过名人名言、哲人语录;记录过世界之最、科学发明;当然也少不了歇后语、民间谚语等。有的同学把老师的好意当成负担,我却乐此不疲,把它变成了我的百宝箱。每次写作文,我总能从中找到灵感,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上师范以后,时间多了,摘抄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我开始尝试写作。白天在教室写,晚上回宿舍后,要遵守校规按时熄灯,就没办法接着写了。可黑暗中的思绪特别活跃,躺着躺着就有一个句子蹦出脑海,等到第二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想到一个办法。在枕头下放一支铅笔和一个作业本,一旦脑子里闪出一个句子,我立刻翻身爬起,摸出铅笔和纸,将其盲写下来。天亮后打开看时,发现有些字像叠罗汉似地堆在一起,有些字的结构四分五裂,不仔细辨认,还真难以认出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尽管如此,我还是能将这些零碎的句子记录下来,它们后来都成了我文章中最亮眼的那部分。
这样持续的时间久了,这种行为慢慢地成为了我的习惯。
后来,条件好了许多,看书写字早已不受任何影响,然而这种习惯却不曾改变。看电视的时候,遇到打动我的台词,仍然记在触手可及的纸片上;备课做题的过程中,如果看见好的句子,会立刻写在一张干净的纸上,然后撕下装进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晚上睡觉前,照例要冥想一会儿,若有好句子出现,哪怕只是一个短语,我也会用笔记下。
现在,再记这些好句子的时候,我大多时候会用手机,方便快捷又与时俱进。
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些碎纸片就像是构建我文学大厦的砖和瓦。我一直很珍惜这些不起眼的零碎片段,它们像一粒粒从蚌壳里剥离出来的珍珠,闪着温润晶莹的光芒;又像是一颗颗高悬在天幕上的星辰,指引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郑贵华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