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是一个令人印象不太深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它的名字既不像谷雨、白露那样灵动,又不如立夏、立秋那么鲜明。往往,一不留神就过了。 但暑云散去,凉风起,天地肃穆,五谷丰登,又是这个节气带回人间的礼物。
且看“处”的繁体字,下面是一个“処(chǔ)”,意思是说:“慢慢走、找张小凳子坐下来。”生命至此,应该停下奔忙的脚步。 与别的节气比起来,处暑在我心里似乎更“实”一点。这个“实”里,有直面“现实”,有勤恳“务实”,有收获“果实”,也有“真实”。它如一颗飞翔的种子,终于回落到了地上,令悲喜有了根。
老话说:“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在暑热天将结束之时,“秋老虎”仍会在节令的后期来一个猛扑,用它最后的炙热拥抱着大地。
没有处暑,炎夏将永无止境。人生也不能永无止境地往前冲、向上爬。天地有大美,唯于处暑日。生命有大美,恰在停留间。
绚烂只是人生一瞬光景,生长的高潮退去以后,每个生命,都会在冷静中沉淀出浓厚的色彩,是秋麦的金黄、是秋叶的赤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才是人生成熟的本色。
处暑至,暑气止,像是秋天的一双手,扼住了暑气的喉咙。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暑气落荒而逃,遁入草木山林,于黑暗无声处枯萎,如一记休止符,停在了处暑这个段落。谚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冲刷掉酷暑的烦躁疲惫。
余光中说“雨是最原始的敲打乐”,一场秋雨如一首秋之进行曲,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骤雨打荷叶,滴滴点点滴滴,总有一种听觉上的美,怪不得李商隐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处暑的雨,一半如雨水清凉,给人们带来凉爽宜人的天气;可另一半又似火焰般热情,滴落在草木间,点燃了整个枫林。 南方的雨水打在叶面上是“嘀嗒”的声音,而北方的枫叶则和秋雨一样,噼里啪啦落个一地,秋意更浓。
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农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贮存,所以庄稼成熟很快。 除了城里人,热了一个夏天的农民们可不敢陶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因为他们深知“谷到处暑黄”,“处暑高粱遍地红”……晚稻正值圆秆,甘薯正膨大,夏玉米、高粱陆续可收,棉花吐絮日盛,苹果、梨子等水果也处于最后的定型期。 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农民们必须在这个处暑之秋加强农作物的最后管理。汗水延续着夏天的火热,心中却憧憬着金秋的丰硕。
天高气爽,就连天上的云彩也变得纤巧轻盈,不像夏天的浓云成块。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不如学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有一番恬淡。 秋日里仰望苍穹,碧空如洗,时而天高云淡,时而云片布满天空。
到了傍晚时分,在余晖的映照下,云朵镶了层金边,晚霞似锦,绵延千里。
在如此恬静的时光里,云卷云舒,赏人间清欢。日光与月光与星光,同样不失明媚,亦不失温柔。 汪曾祺说:“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总想吃点好吃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美食数不胜数。究竟怎么吃才最养人呢?
中国人对处暑的火水时空命名是未济,未济卦在后天秩序里被排列为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表达了中国人的时空观:自宇宙开始,人生自然永远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没有尽头。未济,在历史上让人伤感而省思。杜甫有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龚自珍则说,“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对此“未济时空”,中国先哲观象系辞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水火错位不能相克,从而以谨慎的态度辨别物类,使物群分;使其各得其所,各处以道。
袅袅凉风,秋意冉冉。轻盈云水,正好天光。节至处暑,暑尽寒来,也是苦尽甘来。被热浪侵袭得耷拉着脑袋的草木,都在秋雨里舒枝展叶、扬眉吐气;带来生机,也带着几分厚实和老练。多少人爱着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绚烂的花终会枯萎,炎夏终有尽时,一切都会结束的。
然而你会记得那些美过,热过,鲜活过的日子。那些把彼此安放在心上的时刻,一分钟不短,一辈子不长。
□国粹君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