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箱集市:激活新业态 丰富夜经济
汽车后备箱除了是储物空间还可以做什么?“好看的小车千篇一律,有趣的后备箱万里挑一。”最近一些年轻人将咖啡店、奶茶店、小吃店等店铺“装”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开启了一种新型消费场景,也为城市增添了许多“烟火味”。
夜幕下,在宿城兴福巷和东昌路夜市,摊主们打开汽车后备箱,拉起气氛灯带,摆开小桌子和小黑板,二维码一贴,后备箱夜市便开始“营业”了。今年的城市夏夜,以“后备箱集市”为代表的新地摊经济,格外引人注目。在此时,后备箱就是货架和商品展示区,放上咖啡、甜品、玩偶、鲜花等商品,有的甚至拉起店名横幅,挂上星星装饰灯和装饰画,再摆上几把小桌椅,俨然成为了一个微缩版商店。
“你看这里款式很多,我们选一个吧。” 在一个叫“虾图虾画”的摊位上,摆着乳白色的石膏娃娃,玩家可凭喜好给石膏娃娃上色,直到涂出自己满意的色彩即可。“我们吃过饭来溜达溜达消食,干逛也没有什么意思,带孩子来做个手工画,还挺好玩的。”带孩子画画的李女士说。
记者走访发现,后备箱集市上的车主绝大部分是“80后”与“90后”。与传统地摊经济不同,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赋予“后备箱经济”时尚与新潮。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后备箱,作为年轻人新的创业模式,激活了夜经济,也承载着年轻人对当下新社交体验的探索。
“看到这种场景和氛围,我就觉得很快乐,经常来这边逛逛。”在一个捞面摊位上,正在嗦面的小郑说。在摊位上,记者看到,各色捞面可供食客选择,黑色的墨鱼面,棕色的荞麦面,绿色的菠菜面,还有冷面、紫薯面、乌冬面和五颜六色的五彩面,无论哪一个都让人难以拒绝,总能挑到自己喜欢的味道。“我们生意还不错,大概六点左右出摊,现在八点了,我们捞面就卖完了。”摊位老板告诉记者。
在后备箱集市里,像捞面摊主这样的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售卖手工调制的消暑饮品,有的售卖网红小吃、网红玩具等。不同于店里拘谨的氛围,很多摊主还会拉上一些诗意的横幅,吸引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拍照、消费,大家都乐此不疲。
后备箱集市固然热闹,规范管理也不可少。为规范流动摊点经营,活跃城市夜经济,按照“解管理难点、办民生实事”的理念,市城管局对流动摊贩进行统筹协调、分类疏导,合理规划建设疏导点安置流动摊贩。
对东昌路夜市小商品市场,市城管局实行“明确经营范围,固定经营编号”的管理方式,通过健全各项管理规定,严格经营时段和经营标准,落实常态化管理机制,共计疏导经营户600余户,解决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市城管局行政执法支队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向经营户和市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落实两码查验措施;在东昌路夜市小商品市场的东南西北,设置疫情防控值班台4处,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积极做好疏导点的环境卫生保障,落实摊群点自治管理制度,督促经营户在夜市结束后自行清扫路面,清运垃圾,恢复地面整洁,做到“人走地净”。同时联合环卫部门,做好疏导点的环境卫生清扫和垃圾转运工作。 文/图 记者 赵苗苗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王启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09-10
-
2
-
3赵琳在埇桥区调研人大代表工作站、室建设及运行情况 09-10
-
4群众信得过的好法官 09-10
-
5杨军主持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六次调度会 09-09
-
6杨军接待信访群众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