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蝉
在夏天,蝉从泥土中刚刚钻出来时,还是幼虫,人们叫它知了猴。小时候,我去树林里,竹林间,亲手捉了许多知了猴,像小宝贝一样,放在袋子里带回家。母亲把这些夏天的“尤物”,烹调成美味佳肴,让我吃得津津有味。我记得,母亲做蝉猴吃,在晚上用盐水腌制后,第二天用油炸,吃起来很香,有点腥鲜味,我很喜欢吃。母亲告诉我,破土而出的蝉,尚未孵化前,可以吃。还说它脱去的棕色外壳,是一味中药,叫蝉衣,有明目效果,里面的虫体,是高蛋白。
我在享受了口福之后,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蝉为什么从泥中生出来?母亲说,她一生也解释不清,还含含糊糊地说,大地是“蝉妈妈”,妈妈生儿女,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时我问,大地也生长毛竹、树木、庄稼,像生蝉一样吗?母亲被问得哑口无言时,父亲大声喝斥我说,真是不开窍,大地是万物之母,连我们也是它生出来的孩子!
我不满足于母亲的敷衍塞责,更不能接受父亲的简单化解释。于是我从夏到春,又从春到夏,整天在山林中乱窜,想了解那蝉和树,从泥土中长出来的真谛。我当时,虽然没有弄懂,也没有弄明白,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毛竹破土时散发出来的浓烈气味,竟然与许多树木开花的味儿,惊人的相似。而从地里钻出来的知了猴,也有着同样浓郁气味,多年后我终于觉悟了,那是生物在分裂生长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蛋白质的芳香,是生命生长的强烈气息。更准确地说,是生物细胞在生殖分裂时,弥漫出来的浓郁气味。
在一次全国瓷器博览会上,有尊仅画了一只蝉的花瓶,竟然要价10万元。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指着墙上梵高《向日葵》的印刷品说,就像它的真迹一样,简单而丰富?见我迷惑不解,他解释说,这只花瓶是我国一流绘画瓷艺大师的作品,他已经辞世了。我听了,看那只看似简单的小蝉,画得逼真鲜活,蝉的翅膀画得薄亮,脆弱纤细,那蝉的形象,栩栩如生,极为传神,让我看出了蝉的意趣,仿佛听到它叫声高远,叫得清幽明亮,让人心动。
朋友还告诉我,花瓶上画的一只夏蝉,简明扼要的几笔,就画成了一个丰富的世界,鲜活灵动,充满了艺术感染的气息。我听了说,我喜欢蝉,那蝉是从泥土中孕育而出,那是它的自然本性,深奥无比,是生命的本性,也是天性,更是大自然绘声绘色的创造,是天籁杰作。我还说,现实中的蝉,与绘画里的蝉,竟然天趣相同,有着看似简单的意境,却包融无法解释的丰富万象。也就是说,蝉从泥土中钻出来,看是简单的过程,而孕育这个过程的,却是天精地鉴的岁月沧桑,那丰富万象的生命奇迹,无法解释,也无从解释。
有一日,我去小树林听蝉鸣,那一声长一声短的蝉鸣声,反复单调,却让我听出了一种美妙的感觉。在蝉鸣声的起伏里,我听到声声直刺苍穹的尖锐,仿佛那叫声,传向遥不可及的未知世界,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天地亘古的疑惑。我喟然长叹,我想丰富是生命的本质,简单也是生命的本质,就像蝉破土而出,换上一身绿衣裳,添了一张翅膀,还拥有一副好嗓子,有了动听的歌唱。我想,那蝉的生命,简单地开始破土,进而丰富地长鸣,歇斯底里,放声歌唱,让我听得耳膜生痛,却又幸福快乐。
鲍安顺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