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小巷里的“老志愿”
“排好队,保持安全距离。”“明天做核酸检测的时候记得把抗原试剂带过来。”“老苏,开门,菜买来了。”……在埇桥区三里湾街道拂晓社区,有这样一支志愿服务队,她们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积极主动加入全民抗疫队伍,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为居民买菜送药,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分装、发放、回收抗原试剂等,用无私奉献赢得社区居民一致称赞。
图为“老”志愿者们在分装抗原检测试剂。
说起这支服务队,就不能不提赵金兰老人。今年70岁的赵金兰,是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一辈子为人热情、乐于助人。2016年,她带头自发组建了志愿服务队。近年来,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
埇桥区疫情发生以来,这支服务队的部分队员又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70多岁的刘全珍,60多岁的周传美、李井萍、杨昌侠,50多岁的王玉芬就是其中的代表。从凌晨四五点的“敲门”行动,到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从分装、发放、回收抗原试剂,到为居民买菜送药,只要力所能及,她们都尽心尽力。
“社区工作人员太辛苦了,特别是李书记,为了服务居民顾不上吃饭、喝水,嗓子都哑了,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赵金兰说,自己没有什么大本事,疫情当前,从心底里想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尽一点微薄之力,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有着56年党龄的刘全珍奶奶耳不聋眼不花,虽然年龄大了,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我是一名老党员了,身体很健康,肯定要来参加志愿服务,能为社区居民办一点小事,心里非常高兴。”刘奶奶言语朴实,说话间,一份抗原试剂就分装完毕。
今年58岁的王玉芬是这几人中年龄最小的。由于在农贸市场上班的儿子和在医药公司上班的儿媳都奋战在抗疫一线,为了能第一时间参加社区抗疫志愿服务,她把5岁的孙子交给丈夫照顾,随后便和赵金兰、刘全珍一样,每天在社区从早忙到晚,为居民服务,乐此不疲。“虽然辛苦点,但能为大家服务,为抗疫出一份力,我感觉很自豪。”王玉芬笑着说。
7月24日上午,在为社区居民送菜途中,王玉芬由于走得急,不小心左脚踝扭伤,至今还没有完全康复。即便如此,她仍坚守服务一线,帮忙做一些分装、发放抗原试剂等较为轻松的活儿。
王玉芬于3年前加入志愿服务队。当时,她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结识了很多志愿者,被他们积极向上、无私大爱的精神所感染,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一起参与文明创建、义务植树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只要社区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
王玉芬告诉记者,在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看到身边许多党员不惧危险、冲锋在前,感受颇深。“我的丈夫、儿子、儿媳都是党员,我也不能落后。等疫情结束过后,我一定写入党申请书,加入党组织,争取早点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继续为居民、为社区奉献余热。” 文/图 记者 付雪芹 刘春艳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1-6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 07-29
-
3
-
4奔忙与辛劳交织 温暖与感动交融 07-27
-
5
-
6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