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精细化管控 亲情化服务
“根据上级通知精神,我们环卫小区被评为首批‘无疫小区’,但‘解封’不等于‘解防’,大家依然要常态化做好各自负责楼栋和单元楼的疫情防控,坚决做到‘外防输入’。”7月26日下午5时许,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埇桥区西关街道环卫小区疫情防控“小区长”杨德超在小区“三长”会上这样强调。
小区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完善防控体系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创新举措。自7月20日以来,环卫小区“三长”们严格按照街道、社区的部署,主动担责,敢于作为,做到精细化管控、亲情化服务,赢得小区居民的理解、支持和赞誉。
履职不懈怠
得知小区快要解封的消息,居民们都露出久违的笑容。一位陈姓大爷说,这些天多亏“三长”,看守小区大门,帮助大家购物,解决生活困难,真的要好好谢谢他们。
“社区安排我干‘小区长’,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担起这个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区长”杨德超说,小区管控以后,他立即组建“环卫小区心连心疫情防控联系群”“环卫小区三长群”“轮流值班群”,便于上传下达和为居民搞好服务。
小区1栋1单元“单元长”张善云是埇桥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他表示,大家居家时间长了,出不了门,情绪不好是难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耐心解释,付出真情。
“我们这一栋楼共17户,现有居民42人,每天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都做了……”说到楼栋的基本情况,李丽如数家珍。李丽是埇桥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担任小区三栋楼“楼栋长”。她说:“身为‘楼栋长’,必须做到‘三明白’、做好‘五件事’,方可精准掌握整个楼栋的住户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和为居民服务。”
管控讲原则
刚开始,一些居民对临时性管控政策不理解,有的“单元长”上门登记家庭基本情况不配合,有的不愿意下楼做核酸检测。全员核酸检测的第一天,小区某户居民就是不配合工作,“单元长”多次上门动员,这位居民就是不开门。对此,“单元长”只好采取“蹲点守候”和隔门宣传的方式,直到其开门。经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最终感动这位居民,主动按时做了核酸和抗原检测。
7月24日晚上7时许,一位自称在单位值守、临时回家取衣服的居民想进小区,值守人员当即拦下,让其出具通行证,并让其单位负责人给社区打电话方可放行。
为增强大家自觉配合疫情防控的责任意识,7月25日,1栋1单元“单元长”张善云向小区居民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并发到了“心连心”微信群里。他倡议每位居民积极参加核酸检测、全力配合临时管控规定、切实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防疫政策等,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
服务用亲情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该小区“小区长”还建立了“防控政策宣传”“生活物资保障”两个微信群。上级下发新的防控政策或通知,就及时转发到“防控政策宣传”微信群里;居民需要购买生活物资等,就发到“生活物资保障”微信群,由“单元长”代办并送货上门。
小区2栋3单元101室住着一对老年夫妻,其中一位长期坐轮椅。由于小区封闭管理突然,家中生活用品短缺,“大爷大妈,家里缺什么尽管说,我来替您买……”“楼栋长”韩宁坚持每天上门服务,两位老人感动不已。
7月24日下午4时许,小区6栋1单元301室业主打电话给“楼栋长”唐殿玲,说他家1岁多的儿子发烧,需要去医院看病。唐殿玲立即向“小区长”杨德超报告,通过包保环卫小区的社区干部宋梦的联系,很快皖北总院的救护车就开到小区门口,孩子得到及时治疗。
群防成合力
在小区“三长”的感召下,环卫小区许多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合力。
小区2栋2单元501室的陈安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主动请缨每天负责小区重点部位消杀,一遍下来需要一个半小时。一桶药水几十斤重,身穿防护服的陈安华却不嫌脏不怕累。他说,自己从事工程建设,在农村老家就会给农作物打过药,环境消杀他在行,“俗话说得好,远亲还不如近邻,这个时候能为邻居们做点事,我打心眼里高兴!”
“居家快一周了,有的家里米面吃完了,有的家里没菜了,哪家哪户缺这少那的,都是小区里的‘楼栋长’‘单元长’帮助购买,他们像亲人一样为大家服务,让我们居民真的非常感动!”一位张姓居民这样说道。程祖权 记者 杨夫现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
-
3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07-23
-
4
-
5
-
6战“疫”,没有旁观者!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