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抗疫路上的夫妻交警
自7月19日埇桥区发生疫情以来,为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市公安机关屯警街面,守好把牢每一个交通卡口。“夫妻档”孟丽娟和徐雷就是其中的代表。
孟丽娟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辅警,平时负责大队机关内勤事务。自埇桥区发生疫情以来,该大队全员上岗,坚守在京台高速宿州上道口,把好车辆和人员外出关口,坚决阻断疫情外溢风险。
7月24日上午9时20分,记者来到京台高速宿州上道口疫情防控检查点,此时孟丽娟已上岗1个多小时了。不时有车辆驶来,她和同事一一招手示意驾驶员停车检查。“您好,请出示安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近几天来,孟丽娟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对每一辆外出车辆和每一位驾乘人员都仔细查验有关信息,耐心询问相关情况,不放过任何潜在风险,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当天烈日高照,白茫茫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长时间在路面执勤,孟丽娟的脸上挂满了汗珠,警服也被汗水浸湿。“我们24小时在岗在位,所有民警、辅警吃住在岗位,轮换执勤值守,今天我的班次是上午8点到中午12点。”孟丽娟介绍。
孟丽娟的丈夫是一名高速交警,疫情发生后也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双警家庭”,战“疫”警报刚一拉响,二人就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双双奔赴“战场”。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孟丽娟冲锋在前、不惧风险,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而在妈妈和女儿这两个角色上,孟丽娟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由于夫妻二人都要坚守岗位,12岁的儿子只能交给公婆暂时照顾;孟丽娟在阜阳生活的父亲上个月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目前还在恢复中,由于疫情原因自己不能在跟前尽孝,她心里充满了愧疚。
“儿子非常懂事,知道我们都在抗疫一线,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他说‘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你们放心吧,我也会好好学习、好好练琴的。’”说到孩子,孟丽娟的眼眶有些湿润,声音也有些哽咽,而对父亲也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既然选择了这一行,穿上了这一身警服,就要对得起‘警察’这两个字所担负的责任。”孟丽娟语气坚定。
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孟丽娟十分支持和理解丈夫徐雷的工作,但也有些担心他的身体。
徐雷是市交警支队高速三大队教导员,一米八多的大个子,看起来非常健硕。而就在去年9月,徐雷因频繁出现心悸不适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心房颤动。接受除颤手术治疗后,医生告知他这个病复发率高,要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感觉身体还可以,不用担心。”徐雷安抚妻子说,虽然近期疫情防控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他一直注意着自己的身体状况。
“可有什么困难?”这是徐雷工作时的口头禅。作为教导员,他关心关爱大队民警辅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情绪状态、家庭情况等,主动沟通协调,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同时,根据工作强度和队员自身情况,合理排班,保证大家都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应对繁重的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后,根据相关要求,大队在宿州北高速上道口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严格查验驾乘人员“两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防疫情外溢。同时,要求大队民警辅警全员上岗,吃住在单位,24小时全天候轮班值守。为确保队员安全健康和战斗力不受影响,徐雷第一时间统筹协调,安排每人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保证防护用品供应充足,同时为队员们做好食宿保障。
“我们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辖区高速公路路面秩序管理及事故预防处置等工作,保障路面安全畅通。”徐雷表示,疫情期间,他和战友们还全力保障货运物流、应急生活生产物资高效畅通,紧盯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管理,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大队后勤保障等工作,持续提高队伍战斗力,和战友们并肩战斗、严防死守,确保做到不漏一车、不落一人,守牢宿州‘北大门’。”徐雷话语铿锵。
孟丽娟和徐雷,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疫情面前,他们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战斗,全力守好“城市大门”,努力用辛勤和汗水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和高速公路平安畅通。 文/图 记者 刘春艳 付雪芹 苏洋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
-
3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07-23
-
4
-
5
-
6战“疫”,没有旁观者!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