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小区“楼栋长”纵海涛的一天
7月22日清晨5点15分,太阳还没有出来,在埇桥区三八街道碧桂园小区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已经有居民前来排队,“大白”们开始采样,小区防疫志愿者、15栋楼“楼栋长”纵海涛又开始忙碌起来。4个小时前,他刚刚忙完前一天的工作。
时间拨回至21日下午3点。“我报名加入小区志愿服务队伍,可以随时给我安排任务。”宿城一家企业负责人纵海涛,在所居住的碧桂园小区业主群里看到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通知,立即回复响应。半小时之后,纵海涛被确定为碧桂园小区15栋楼的“楼栋长”。他积极发动群众,招募了两名“单元长”。迅速集结,立即反应,他们逐户敲门、入户走访,摸清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
“15栋楼共有24户,实际入住10户,共50人。”当天晚上7点,纵海涛把楼栋住户信息整理汇总,报给了“小区长”。随后,他又前往小区指定地点领取了抗原试剂,再一次敲门入户发放试剂,并教居民如何使用,一直忙到夜里12点多。
“请大家戴好口罩,并保持2米的距离……”纵海涛的声音很大,但有些沙哑,现场的居民听到后下意识地转头向前后左右看了看,确认自己的站位是否符合要求。“这两天话说得有点多,感觉声音没有之前洪亮了。”纵海涛刻意清了清嗓子,继续喊话提醒居民。
9点20分,核酸采样仍在继续,随着太阳不断升高,现场有些燥热。“我不会用智能手机,也记不住身份证号码,你说怎么办?”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情况,得知采样需要准确的身份信息,情绪有些激动,扭头回家了。纵海涛紧跟其后,陪着他一起回家。“大爷,您自己在家吗?要是有困难,及时给我们说……”经过一番交谈,老大爷的情绪明显好转,纵海涛这才放心回去。他记下了老人的门牌号码,随后领着医务人员到老人家中为其完成了采样。
10点15分,天越来越热,排队的居民越来越少,上午的核酸采样接近尾声。看着汗流浃背的医务人员,纵海涛若有所思。采样工作结束后,他快步来到物业公司。“现在天太热,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非常辛苦,我家有两台电风扇,能不能在采样点接上电源,给他们降降温。”纵海涛说。“您考虑得周到,我们马上安排电工到现场,看看从哪里布线。”听到纵海涛的建议,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连连点头赞同,并安排人员和纵海涛一起前往采样地点。
“各位‘楼栋长’‘单元长’,请再次入户核查,统计上午漏采居民信息,督促他们下午及时到采样点采样。”中午12点30分,刚回到家的纵海涛还没来得及吃饭,看到小区志愿服务群里的通知,立即走出家门。
“你等着,我马上给你送菜来!”15栋楼201室的居民徐女士家有不到1岁的孩子和两位老人,因为没来得及买菜,午饭做得很简单。纵海涛入户走访了解后,快速返回家里,从冰箱里拿出西兰花、黄瓜等蔬菜,送给了徐女士。“太感谢了,多少钱,我给您!”徐女士感动地说。“自己家的,不要钱。”纵海涛放下菜后,前往下一户走访。
下午3点30分,纵海涛再一次走出家门。这一次执勤,他带了一件“新装备”。“小区居民订购的生活用品需要配送,东西有点重,得用自行车推。”蔬菜、水果、米面油……纵海涛来到小区大门口,仔细把每户需要的物品核对好,放到自行车上,挨家挨户送去,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
下午4点20分,天空乌云密布,远处响起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看看采样点要不要帮忙。”说着,纵海涛骑着自行车往采样点赶去……
“疫情当前,我觉得参与防疫比多赚点钱更重要,明天我打算把高中毕业的儿子也带来一起帮忙。”纵海涛说。
“上午做过了,下午还要再做吗?”在核酸采样点,一位居民问道。“不要了,这是上午漏采的,您赶紧回家吧。”纵海涛回答。
天空积云越来越厚,一阵雷声过后,滴起了雨点儿。“快到5点了,该去收抗原检测试剂了。”待核酸采样点的居民离开后,纵海涛也转身离开,向15栋楼走去…… 记者 马竞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
-
3
-
4战“疫”,没有旁观者! 07-22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