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守正创新的儒学巨擘

——读《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
2022-07-20 16:59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不仅是声誉远播的文学家,还是颇有作为的政治家。此外,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宋史专家刘子健看来,欧阳修卓越的跨界才华,堪称那个时代的新儒家。《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以翔实的史料为背景,讲述了欧阳修璀璨的人生,展现了他志存高远的理想和追求,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全新大儒形象。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欧阳修的生平和早期仕宦生涯,以及他所经历的庆历新政,直至他晚年的政治生活。第二部分,系统总结了欧阳修在文学、经学、史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对欧阳修一生中的亮点、闪光点,予以了全景式的展示。

从小,欧阳修的母亲就用荻秆教他在沙地上写字,家人也身体力行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下,欧阳修通过顽强的自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岂料两次都落榜,直至第三次才考取功名,从此步入北宋政坛。在刘子健的笔下,少年欧阳修既天资聪颖,又懂得刻苦用功,这为他日后从学、从政都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中年时代的欧阳修,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同时,则热情提携文学新人,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在年轻时,都曾得到过欧阳修无私的帮助和举荐,使北宋的文坛,一度呈现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可喜局面。与此同时,欧阳修在继承韩愈古文理论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诗文的创新求变,主张吟诗作文要朴素平实,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为推动北宋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政治上,欧阳修始终坚持自己的儒学思想,总是从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治主张,从不以个人好恶作为行事的标准。庆历新政期间,他对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虽有异议,却并无偏狭之心。后来,王安石被罢相后,众人皆避之不及,唯欧阳修摒去政见,依然与之吟诗作对,辞赋唱和,表现出一个政治家惯常的坦荡襟怀。

刘子健认为,作为新儒家的代表,欧阳修不但继承了儒家文化的传统“衣钵”,而且,还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善于将前人著述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他在倡行古文变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汲取韩愈等人的古文理论精髓;另一方面,又融入自己独到的理解,一扫之前的萎靡之风,使北宋的诗词创作,由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对后世的文学启蒙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持修订的《新唐书》《五代史记》,可谓古文变革中的范文,且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他在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的基础上,撰写的《集古录》,见解独特,业已成为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欧阳修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使他慧眼独具,常常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宋仁宗时代,他虽与王安石都力主政治上变革图新,但与王安石的激进偏执不同,欧阳修更强调的是标本兼治。彼时,在明哲保身陋习的濡染下,许多官员都以随大流自居,欧阳修却坚守大节,敢于秉公直言,力陈自己的政治主张,提出应从改变冗官冗员入手,着力改革吏治、军事中的弊端,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与其他描写欧阳修传记略有不同的是,本书在爬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考证,纠正了以往正史中的瑕疵及疏漏。比如,对欧阳修祖籍及出生地的记叙,就作了不是一地的表述。再如,从画荻教子故事生发开去,作者认为,并不能就此佐证欧阳修从小家境贫寒,只能说明她母亲知书达理,很早就懂得家教的重要性。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欧阳修多方面成就的介绍,作者认为,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政治史上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他不愧是北宋中后期集学者、文人与官员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的典范,完全称得上是守正创新的儒学巨擘。

欧阳修是宋史天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为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位博学多才的大儒,进而洞悉北宋年间风情万种的文化气象,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刘昌宇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