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庵赋
处埇桥之东,迎朝霞满天;枕汴水而居,听渔舟唱晚。唐河、新河岸绿水清,沟渠纵横结网相连。京沪高铁,风驰电掣,只争朝夕,时代呼唤;泗许铁路、宿淮铁路、禅梅路、村村通“四好”公路,货畅其流,人随其愿。沃土自古立根壮苗,先人早有茅棚草庵。苗不离土,庵不离椽。秋收冬藏,春种夏管,风拂麦浪翻金,雨润菜青果甜。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科技赋能,宏图大展。
历史长河,上溯千年。承载空间之厚重,浓缩时间之绵延。由一片汪泽到陆地平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悲欢离合,苦辣酸甜,喜怒哀乐,云舒云卷。不老的是日月,不朽的是信念。
人间烟火,以食为天。炙烧蒸煮炖,煎炒烹炸腌,知食易,知味难,百味盐为先。东去滨海煮盐,西进驴驮车载贩盐,走成“盐路”,客商不断。苗姓人家,路边搭庵,瓦瓮煮水,卖茶卖饭,小本生意,只为方便。有需求就有市场,有特色就有卖点。大小饭店,夜宿客栈,日用百货,杂耍地摊,渐成集市,名曰苗庵。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有钱者学古人焚券买义,无钱者挺脊梁穷且益坚。“积善人家,必有余庆”。诚实守信,崇德向善。“仁义集”“仁义乡”——苗庵厚重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
开疆辟地,风雨百年。跟着共产党闯难关、涉险关、越雄关。分田分地打土豪,参加起义抗烟捐。日寇进犯,罪恶滔天。英雄儿女,大义凛然。宿东支队根据地,抗日烽火遍地燃。宁圩庄激烈战斗,杀鬼子报仇冤,长人民反抗侵略志气,灭顽敌狂妄嚣张气焰。东宅门遗址前,91岁宁良满讲述当年抗战。淮海战役,奋力支前。改天换地,红旗招展。改革开放,春光满园,希望的田野,生机盎然。“苗庵集”“仁义乡”“苗庵公社”“苗庵区”“苗庵乡”“苗庵镇”,同与不同,变与不变,都是前行脚印,都是时代大片。
从“苗庵乡”到“苗庵镇”,是机遇,也是挑战。党委政府一班人满怀责任感、使命感,听民声、聚民智、遂民愿,率领四万五千人民砥砺奋进,埋头苦干。从过去茅草屋巴掌大,一天三顿无变化,到现在楼房敞亮马路宽,舌尖美味乐心间。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再出战。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才是真振兴,解决的办法多想,不行的理由少谈。发挥地阔土肥的优势,多种粮,产好粮,端牢饭碗,粮丰民安。“粮贱伤农”成历史,种粮也能多挣钱。拎好“菜篮”,土地流转,端好“果盘”,带动示范。“夏王西瓜、辣椒”“新庄西瓜、莴苣”……大棚连片,浮光耀眼,引来四方商客,运往地北天南。大舞台,西瓜节,瓜王比赛,吃瓜比赛,赛的是瓜大瓜甜,比的是文化内涵。
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示范激励,群众比着干,美丽宜居,生态优先。秸秆禁烧,秸秆还田,水更绿,天更蓝。秸秆产业化,环保又生金,中鹰纸业,落户苗庵。乡村综合治理:化解矛盾在村,解决问题在户,贵在深入一线。找准钥匙,打开心锁,以心交心,化解积怨。人说苗庵好地方,平安和谐成亮点。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繁荣兴旺,人才辈出多姿多彩多元。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留人的理由不止一个,眷顾者皆有各自的喜欢。依托宿马园区,加速融合发展,三产相融,文旅相融,笑迎天下客,把酒共言欢。力推王集、李圩商贸中心发展,彰显新时代商贾云集容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成就是不简单。积小成大,滴水石穿;涓涓细流,海纳百川。确立新发展理念,走向高质量发展。大道至简,聚心发展,后发崛起,苗庵正在谱写发展新篇。
□张炳辉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