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萱草染得岁月长

2022-06-22 16:0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张炳辉

入夏,萱草便先后抽茎开出花来。它叶似兰叶,花似百合,摇曳着千年的诗情画意。

在传诵的诗篇里,有一首最为人熟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泛着温暖的“寸草心”,指的就是萱草花。寸草心永远难报三春晖,母亲灯下缝补的专注和深情,是照亮孩子前行的光芒。

萱草染得岁月长。作为传统孝亲文化的代表,萱草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有多个名字,比如“忘忧”“疗愁”“鹿葱”等,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早些年皖北平原的家乡农村,农家在田头、地角、沟边,尤其在自家菜园地的畦埂、渠畔上多有栽种,因它易成活,易繁殖,又不占田地,不讲生存条件。观为名花,食为佳肴。它的花多为黄色,当地人叫它黄花菜,也叫金针菜。它的采摘期较长,从初夏开始直至夏末。采摘黄花菜,采摘的是似开非开的花蕾,而采摘的时间最好在凌晨,不然质量和口感都要大打折扣。新鲜黄花菜要经焯煮后才能食用,晾晒后备用是一种上等的好菜。农村做讲究的大席缺不了它,故而家乡流行一句俗语:“少了金针菜,做不成八大碗。 ” 近年,有的地方还真就把“小黄花”做成了“大产业”,拓宽了富民路。

康乃馨为舶来品,人们知道它为“母亲花”之前,我国早就有了自己的“母亲花”——萱草。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诗云:“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可见在《诗经》流行的时代,人们早就已开始种植萱草,并赋予了它忘忧的生动内涵。据晋张华《博物志》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一般指母亲居住的房间。在古人看来,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游子出门远行时,常要在母亲居住的房间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游子,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因此,母亲住的房间又称“萱堂”。从此,萱草的意象就由忘忧演变成了母恩、母爱。

由唐代起,历代用萱草指代母恩母爱的诗词歌赋画作不胜枚举。最有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一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花盛开的时节,却是游子将要出门的季节。游子远行,母亲因思念而站在门前久久凝望,堂前虽有萱草花可以忘忧,但儿行千里,哪有母亲不牵挂的?好一种大海一样的深情,好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

萱草之于我,那是曾有过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无边的思念。父亲在世时,我们曾在老家的老屋里给他用家宴做过一回寿,这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老屋墙上挂着两幅当地书界朋友送的贺联,父亲指着其中写有“椿萱并寿,兰桂齐芳”的一幅说:“这椿指的父亲,萱指的是母亲,兰指的是子女,都是祝福的话、吉祥的话。子女能不能齐芳,那要看各人的造化。父母长寿的有,并寿的可少之又少。”我们当时都被他的话打了个激灵,但都未说出口。第二年开春,父亲因胃和肝胆等旧病复发,不得不在他的一生中做了第三次大手术,此后身体每况愈下,在他又一个生日来临之前,父亲这个“椿”就先走了,留下了母亲这个“萱”和我们继续生活下去。

可能基于以上原因,母亲一直拒绝我们给她做寿,所以,她也就一直没有享受子女给她祝寿的待遇。她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说话直来直去,不隐瞒任何观点。她身体原本很好,不幸的是一次走路跌倒,致使左股骨折断了几截。虽然做了手术,但此后再也没能站起来,卧床不起半年,于去年5月,农历小满节气之日驾鹤西去了,享年89岁,这离我父亲远去已经过了28年。这在我国寿文化中也算高寿之人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节气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人生小满足矣。按农村风俗,我们去给她上坟,我们和亲友买来鲜花奉上,这时也正值萱草花盛开的时节,束束鲜花中多半是萱草花。跪在父母坟前,我连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喃喃说道:“娘,您看到这些‘母亲花’了吗?您和父亲在天堂那边还好吗!”随后,大家哭声一片……

一株萱草,千年流传,天下人子,母恩母爱,此情绵绵无绝期呀。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