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里的热爱和神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的《送别》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其通过近乎白描的手段,敏锐地捕捉了古道、柳笛、远山等意象,从而勾勒出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行旅图,让人顿生离愁别绪。毋庸置疑,这种传统乡土社会的场景,在当下的中国已经弥足珍贵了。怀旧是现代人的通病,这样的情绪其实就是乡愁。乡愁是道不尽的、写不完的。从过去到如今,乡愁始终与每个人的童年、故园、故知和故乡联系在一起。因为有所思、所念的在那里,那里便是自己的故乡。
文人是对乡愁最为敏感的群体,而美食则是他们表达乡愁的常见手段。譬如汪曾祺在散文《故乡的野菜》中,通过对故乡浙东的荠菜、枸杞头、蒌蒿、马齿苋等野菜的生长环境、采摘和烹饪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的民俗风物和人事,也是作家书写乡愁关注的对象。著名作家刘醒龙主编的《美丽乡愁·202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收录了19位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包含《岭上开遍映山红》《让风继续吹》《忆雪拉村》《南太行札记》《故乡天气》等篇目。
本书从作者居住或探访的地方谈起,描写了那些承载着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村庄,深度挖掘了“最美乡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多方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物,呈现了那些因乡愁而生的怀念、希望、探索乃至变革。作者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认知等融入怀乡思故愁绪之中,感情深沉。通过作者的娓娓讲述,我们应该明白,要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终还得靠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只有他们才是脚下这块土地的主角。
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再到文化之乡,本书作者用浓墨重彩书写了中国人的“美丽乡愁”和精神家园,特别是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嬗变和发展,颇具稗官野史的韵味。以刘醒龙的《星斗摇香》为例,所谓的“星斗”,指的是湖北利川的星斗山,“摇香”则是指利用星斗山上的茶叶制作出的利川红茶。作者在文中赞道,“利川的茶香,半点喧哗也不曾有,就悄然惹动天上神经,地上思绪,人间惆怅,只留下茶中的利川红……”至于喝茶感受,更是让作者难以忘怀,因为其茶香温润绵柔,一杯入口,七窍里都有暖香丝丝游漫;再饮一杯,半个身子如同披上丝绸锦帛。
刘醒龙笔下的利川红茶和汪曾祺故乡的野菜,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借助食物的色香味形的铺陈来进入故乡的山山水水。而刘醒龙与汪曾祺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了为利川红茶忙活的那帮利川人身上。他说,“90万人的利川,用既往山水人物的90万个传奇做铺垫,硬是携手将利川红做成了最新的传奇之茶。”特别是星斗山中的三个男人,一个痴情一辈子只为守护那山那水那片独一无二的茶树,一个迷恋一辈子只是要将这独一无二的茶叶制成上品中的上品,一个忠诚一辈子偏要将皇冠上的明珠,从高处不胜寒变为扬名于千家万户。他们凭着与众不同的意志,各自做了自己人生中的龙凤。
□彭忠富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