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柳树的赞歌
住在美丽的新汴河景区旁边,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汴河两岸千变万化、五彩斑澜的无边美景。这里不仅有春天的风和日丽,也有夏天的荷塘月色,有秋天的金风送爽,也有冬天的万籁俱寂。但最令我情有独钟的还是那妩媚多姿,风情万种的丝丝垂柳了。
美哉,柳树。柳树是江淮大地随处可见的树种。当所有的落叶树木还在沉睡之时,柳树已经踏着春天的节拍,顶着满头鹅黄,像青春勃发、亭亭玉立的少女,第一个报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讯息,勤劳的人们不负春光、不误农时,日出而作,踏歌而行。当你情不自禁地踏入柳的世界,她会张开双臂揽你入怀,轻柔的枝条抚在脸上就像母亲那样亲切而慈祥,真是千般疼爱,万般柔情,让人陶醉其中,心旷神怡。
壮哉,柳树。当夏天如约而至,柳树的叶子一夜之间变成了墨绿色,显得更加的成熟而稳重,那飘逸的柳叶儿像摩登女郎会跳舞的细眉,让人心生怜爱,浮想联翩。即使遭遇了狂风骤雨她毫不畏缩,任凭风吹雨打的洗礼,似出水的芙蓉一般昂首挺立。
乐哉,柳树。秋风扫落叶的时节,当所有的落叶树抖落身上仅有的鳞片,痛苦呻吟时,唯有柳树把满头秀发染成了黄绿色。当秋风吹来,片片柳叶像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悄无声息地化作一片金黄,给大地披上了华丽的盛装。当潇洒的柳叶飘落河中,又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船儿,伴着粼粼波光、呱呱蛙叫和悦耳的蝉鸣,欢快地驶向诗与远方。
强哉,柳树。当寒冷的冬天无情袭来,柔弱的柳枝在霜雪的装扮下成了冰清玉洁的雾凇,远远望去分外妖娆,俨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守护着一方水土,等待着又一个四季轮回。
柳树不仅有极高的颜值,还曾是人类生命的保护神。战争年代,将士们用柳枝编成柳环戴在头上,既巧妙地迷惑了敌人,又挡住了紫外线的伤害。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保持着头戴柳环的习惯。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春季,当地里的野菜成了稀罕之物,被人们洗劫一空之时,当一棵棵榆树皮被无情地剥个精光之后,柳叶儿与茅草根、刺槐芽、刺槐花一样,理所当然地充当了救命稻草的角色。
清明插柳是一种祭祀先人的习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前夕,人们在踏青春游的同时,总爱折柳弄枝,并做成柳圈儿、柳笛、花棍儿,供孩子们赏玩与游戏。老人们还会用柳枝轻轻敲打墙壁,象征性地扫一扫床铺,口中念念有词:“一年一个清明节,柳条单打蚂蜂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间不准把人蜇。”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生命力极为旺盛,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四海为家,落地生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柳树也是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甜蜜爱情与真挚友情的象征。“杨柳含烟灞上春,年年攀折为何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说的虽是古城长安的灞桥柳,岂不知凡有人有爱有故事的地方,哪里的柳树不是这样含情脉脉呢!
柳树更是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柳树的品格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延续,也是新时代人们挥洒青春,追逐梦想的力量之源。
□汪云海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