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元宵)一碗诗意的汤圆
□耿艳菊
日暮天寒,小店里买了两种手工汤圆,黑芝麻馅和花生馅,小小巧巧,糯米色的琉璃珠,十分精致。
小米粥熬煮得黏糯,浓薄也刚好适宜,再把小巧的汤圆下锅煮成胖胖的一枚枚圆圆的明月。盛进青花瓷碗中,一片温厚的金黄里卧着几枚朗月,静谧里有诗意,烟火气里有艺术美。生活的艺术,美无处不在。
这一碗诗意好看,味道也美。小米粥的味道清淡绵柔,糯米粉的皮淡而软糯,磨成糊糊的黑芝麻和花生香味隽永,又各有千秋,甜而不腻,每一口都觉得幸福像月光一样在静谧的窗前轻轻流淌。
起初没有生活的经验,煮汤圆时,把汤圆和淘干净的小米一起冷水下锅,一段时间的熬煮,掀开锅盖,呈现的是混沌和芜杂,圆圆的明月煮破了,没了诗意,味道也复杂。
生活的经验都是在生活里磨炼出来的,慢慢地琢,慢慢地磨,就磨出了生活的诗意和美感。
一向偏喜面食的厚朴味道,却喜欢上了汤圆的黏糯香甜,却不知汤圆如何做的,小店里做汤圆的大姐告诉我,好的汤圆是磨出来的。怎么磨?磨要耐心和细心,还要静心。
先要在石磨上把糯米磨成糯米粉,顺时针,一遍又一遍,至少磨7遍。黑芝麻,花生,也要细细磨,磨出它们的香味。食材准备好了,做的时候更不能急躁,要一个个细细地团团磨磨,磨成圆润灵醒的小小月亮才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怪不得这大姐的手工汤圆小店在偏远的胡同深处,也有人赶了远路来。好味道不怕费周折。
生活里的很多事不也是这样吗?
食物的味美是精心磨出来的;一棵鲜翠的蔬菜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泥土和时光里慢慢磨出来的;春天繁花似锦的明亮是从长长的寂冷的冬天一步步磨出来的。
我们常说好事多磨,事缓则圆。这磨中,这缓里,都在给人心建基石,让人沉稳,让人冷静。
《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在事上磨,磨出优雅从容的心态,花落花开,云卷云舒,我自闲庭信步,任而东西南北风。时光和世事,在不知不觉间磨出一个人的品性和气度。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