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3岁的惠丙英,是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一名普通居民。37年前,她偶然捡到一名残疾弃婴,便与她产生了难舍难分的“母女情”,并下定决心将孩子抚养长大。
那是1981年的冬天,惠丙英和老伴走亲戚路过当时的地区医院,看到医院门口有个包裹,并有婴儿的哭声,便好奇地走近查看,果真是个婴儿在地上哇哇大哭。她抱起孩子就向周围大喊:“这样冷的天气,谁把孩子放这里的?这是谁的孩子?”喊了十几声也没听到有人回答。
看到孩子裹的被子都是崭新的,想着可能是一名新生儿,于是惠丙英就和老伴抱着孩子到地区医院妇产科询问。妇产科的护士把孩子包裹打开,仔细检查一遍后告诉她:“这个孩子是5天前在这里出生的,手环还在呢,但早上孩子的母亲已经出院了。”“那她父母怎么把孩子丢在医院门口呢?赶快打电话让他们来抱孩子,孩子都饿了。”惠丙英急切地说。随后,护士想方设法和孩子父母联系,均没有结果。护士最后告诉惠丙英,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有残疾,父母可能把她遗弃了。
看着怀里的孩子,惠丙英陷入了两难,如果把孩子放回医院门口,孩子肯定会冻坏,如果把孩子带回家,自己还有3个孩子,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几经商议,惠丙英和老伴决定先把孩子抱回家再说。回到家中,让惠丙英夫妻俩意外的是,家里的老人孩子一致同意收养这个弃婴,并取名“惠娜”。就这样,身世不幸的惠娜幸运地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时间一天天过去,惠丙英已经把惠娜当成自己的亲生闺女,想着她身有残疾,甚至比自己儿子还要多疼爱几分。但当1岁的惠娜还不能站立、不会说话时,惠丙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和老伴一起带着她走遍了省内的大医院,得到了统一的答案——重度脑瘫。
亲戚邻里知道了惠娜的病情,都劝惠丙英把她送走算了,不能再给他们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重担了。经过几天的思想挣扎,以及家人的支持,惠丙英最后下定决心——不能放弃“女儿”。她对大家说:“不管孩子以后怎样,我都要照顾她一辈子!”这是一句话,更像是一句承诺。
37年来,惠丙英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惠娜。惠娜严重脑瘫,常年卧病在床,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吃饭都要靠惠丙英一口一口地喂。现如今,惠丙英的老伴已经去逝,惠丙英也已经83岁高龄,而惠娜已经习惯了依赖母亲,完全离不开“娘”。“就像我当初说的那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拉扯’她,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否则绝不会撒手不管。”惠丙英老人坚定地说。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惠丙英老人犹如田野中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里一滴不起眼的浪花,用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的善人善举。文/图 记者 赵静
① 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拂晓报社 | 关于本站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纠错热线
Copyright © 2009-2018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皖网宣备080012号 皖ICP备09024216号 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拂晓新闻网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皖北晨刊及本网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
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