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记者 曾庆芳)为全面发挥地名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去年以来,市民政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多项举措并行,成效显著。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市民政局联合教育、公安、财政等10部门制定印发《宿州市“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地名管理工作格局。同时,各县(区)也相应出台实施方案,并选取砀山县作为安徽省和宿州市“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单位,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工作深入开展。
规范地名管理,夯实服务基础。我市积极引导基层干部、广大市民,加大采集上图力度,对种植养殖基地、寄快递物流点、农家乐、乡村风景区、采摘园、民宿酒店、农贸集市等地名进行新增或报错,采集的地名与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地图实现共享。通过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助力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让家乡的地名“活”起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采集地名信息(兴趣点)23880条,采集信息量位居全省第一,地名信息服务效能有效提升。
活用地名标志,发挥导向作用。全市共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2747个,安装楼门(户)牌42028块,为群众提供了完善、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服务。此外,加大乡村道路命名力度,对未命名的街、路、巷进行命名。目前,全市已命名乡村地名1747个,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地名信息更新维护上,我市积极开展数据更新,共录入地名信息4824条、多媒体信息6000余条,大幅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先行示范,加强辐射带动。砀山县作为试点单位,以良梨镇马庄村、李庄镇李园新村为先行区,创新开展区划地名工作。编制乡镇地名方案,打造区划地名“一张图”,绘制村级平面示意图与导向图以及融入梨树文化元素设计特色的门牌、标志牌,安装43块二维码路牌与357个二维码门牌。该县将地名文化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投资近4000万元打造梨树王民宿片区,53家民宿中有13家特色民宿年均营业额超200万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与村民就业增收。同时,挖掘皖北民俗文化,建设侯楼民俗文化村等“五巷一馆”,收集千余件展品。此外,在“五小园”手绘基础上绘制地名文化墙,讲述地名故事;推动地名标识品牌建设,串联魏寨村到良梨村,设置公共服务引导标识,整合吴庙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区域与故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