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青砖黛瓦、古巷悠悠,九孔桥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里,产业兴旺、活力迸发,厂房里轰隆隆的机器声书写着现代华章。时光流转,被评定为安徽省千年古镇的符离镇自历史的烟尘中沉淀而出,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古村的新活法
说起符离镇,就不得不提到沈圩古村。这座村庄紧邻符离大道,村内房舍青砖黛瓦,道路干净整洁,古树参天,绿植葱郁,仿佛一幅水墨画卷。村里的老人们常说,沈圩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藏着故事。
古宅沈家大院。
沈圩村“十里桃花长廊”。
沈圩的故事,要从两百多年前说起。清朝乾隆年间,沈氏兄弟二人前往符离探访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发现这片地方地丰水美,便从朱仙庄迁居至此,大兴土木建造了气势恢宏的沈家大院,并将此处更名为“沈圩”。虽然如今的沈家大院只剩下两座古宅,但依然能看出当时的宏伟气派。
沈圩并非只是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沈圩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村里修葺了古建筑,打造了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游客中很多是冲着村里一座收藏着上万件“老物件”的民间民俗文化馆来的。在民俗文化馆,记者看到有游客兴致勃勃地拉着黄包车,笑声不断,有游客坐上花轿,同伴打趣地吆喝一声“起轿咯”,也有游客在老式农具处给身边的孩子讲解它们的用途。
沈圩民俗文化馆里展陈了许多老物件,门外还有娱乐项目供游客游玩。
“这座民俗文化馆由沈圩村村民、退伍军人沈四辈个人出资建成,供游客免费参观。”沈圩村后备干部苏露告诉记者。文化馆内有红色文化展厅、古玩陶瓷展厅、年画展厅、古农业生产农具展厅、旧时家庭生活用具展厅等9个不同展厅。进入各个展厅,仿佛将人拉回旧时。老式缝纫机、煤油灯、木制农具、旧式收音机……每一件老物件都像在低声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一位老先生正站在一台老式收音机前,神情专注。他告诉记者:“这台收音机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那时候家里穷,收音机是唯一的娱乐工具。每天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听广播,日子虽然简单,但特别温馨。现在看到这些老物件,感觉过去的时光又回来了。”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记者来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广场,有年轻人在打篮球、羽毛球,有村民在健身器材处锻炼,还有几位大爷在刻有棋盘的石桌上下棋。村委会的文化活动室里,有几位村民正在安静地看书。“我没事的时候就来看看书,村里还经常在这里举办农技科普、法律知识、卫生健康等讲座,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村民薛海堂说。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十里桃花长廊’的桃花就要开花了。”苏露说。每到春暖花开,十里桃堤游人如织。
依托“十里桃花”、沈家古宅、民俗文化馆等特色景点,沈圩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采摘、餐饮民宿等农旅产业,打造以“赏花+活动”“赏花+节庆”“赏花+美食”“赏花+露营”等方式“引流圈粉”,将赏花与传统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玩出“新花样”。农文旅加速融合,不但带动了沈圩村村民留乡就业,也留住了“乡愁”“乡韵”。
“村子越来越美,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以前村里人都往外跑,现在大家都回来了。”沈圩村村民沈大爷笑着说,“我们村不仅有历史,还有未来。”
产业的新引擎
如果说古村新韵、文旅兴旺是符离古镇的“面子”,那么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则是其坚实的“里子”。在符离镇,板材加工和定制家居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东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板材生产车间。
定制家居展示。
走进位于符离镇206国道西侧的安徽省东平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平木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产品不仅质量上乘,设计上也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公司董事长李平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我们从低端的旋切木片产品起步,逐步实现‘旋切木片——胶合板——全屋定制’的产业进阶,目前拥有15项技术专利、15件国内外注册商标,建设有胶合板、实木生态板、整体橱柜、浴室柜、定制家居等9条生产流水线。公司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5.7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上缴税费2800余万元。”
在东平木业的带动下,符离镇的板材加工和定制家居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培育出一个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
这种链动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包装等,为古镇的经济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以前符离镇以农业为主,现在工业成了我们的新名片。”符离镇党委委员朱运东感慨:“工业化让符离镇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木业公司工人李想就是这条“快车道”上的受益者。他原本是一名农民,后来进入木业公司工作,收入比种地高了不少。“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李想笑着说。
文旅的新“爆点”
符离镇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镇上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古镇风貌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了沈圩村“十里桃花长廊”、清水村清水湾梨园、西山花海等多条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符离大道贯通时场景。
在清水湾梨园里,小朋友在欢快地玩耍。
走出沈圩村,沿着符离大道一路向北,南起符离镇清水村,北至尖山村,有一片总面积约2870亩的花海,便是宿州近几年炙手可热的文旅新“爆点”——西山花海。这里不仅有缤纷的花海盛宴,更有时下最潮流的沉浸式体验,带领游客解锁浪漫田园新玩法。
每到花季,西山花海游人如织。
依托符离生态大道,充分利用农田、果林、村落特色,打造集田园生活、优农计划、田园花海、户外拓展、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西山花海田园综合体,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丰富。景区每个季节都有应季的花草果树,春夏秋冬展示不同的景色风韵。
“过段时间花儿都开起来,整片花海绚烂多彩。有娇嫩的桃花、淡雅的梨花、清新的洋甘菊、艳丽的虞美人、娇俏的月季花、梦幻的蓝香芥、秀丽的万寿菊等。游走其中,就像置身童话世界,随手一拍便是绝美大片。”市文旅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除了赏花,西山花海还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欢乐的天地——西山梦幻树屋乐园。这里是宿州首个以树屋主题打造的大型亲子无动力乐园,彩虹滑梯、天空步道、水上乐园、无动力过山车……各式各样的游乐设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孩子在这里玩得特别开心,我们大人也能放松一下。”一位带着孩子在乐园游玩的市民说。虽然还未到花季,但周末仍有不少游客来体验西山花海的其他游玩项目。
西山花海景区内,还有花田小火车、露营基地、花海餐厅等娱乐休闲设施。坐上小火车穿梭田园风光,夜幕降临时在帐篷旁享受星空下的浪漫,在花海餐厅品尝美食......西山花海,一个集自然风光、亲子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西山花海的火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带动了符离镇乃至宿州文旅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小吃等生意火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以前我们这里就是普通的农村,现在有了西山花海,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越来越好了!”符离镇清水村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道。
古镇的新生路
古镇新韵与现代产业的完美结合,让符离古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近年来,符离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着力推动“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等工作。2024年,全镇完成税收1.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同比增长超50%,工业产值达54.74亿元,同比增长4.7%,开展招商引资交流推介活动9个,签约并落地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
符离片区第一安置区项目、中华西路建设项目加速推进,中盛木业标准化厂房改建、定制家居数字化生产线提升等一批企业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中储粮直属库、黄淮海智慧物流园湛江冷链、京东物流仓储等项目进展顺利。
现代农业方面,符离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立了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各种优质农产品,如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等,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为游客提供了绿色健康的美食体验。
符离古镇,既有千年古镇的厚重底蕴,又有现代城镇的蓬勃朝气。古韵与新风共舞,共同构成了符离镇的新生图景。
“符离镇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镇上的居民们信心满满。这座千年古镇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文/记者 徐蕾 图/记者 董木子 张成伍 祖军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