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东北部50公里处,有一座古镇——栏杆镇。镇上名气最大的既非人,也非景致,而是牛肉。自唐朝起,一道熟食卤牛肉便在这里声名远扬。
栏杆牛肉选用3至4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经过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多道工序,配以30多味辛香料和秘制老汤熬煮多时,肉质鲜香,烂而不腻。
“小时候跟随大人到栏杆镇走亲戚,他们招待我们成桌丰富的菜肴里,必定会有一份卤牛肉,临走时,亲戚总会再买两份让我们带回家慢慢品尝。”曾任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的萧县籍作家汪晓佳笑道,那时特别喜欢跟着大人去栏杆镇走亲戚,虽然离我们家近的曹村也有卤牛肉卖,但和栏杆的牛肉相比,味道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栏杆牛肉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计财的家中,记者见识了制作栏杆牛肉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卤”的过程。
陈计财家中有一处专门用来卤牛肉的厨房,厨房内有一个直径1.2米的大锅,锅里是用50斤牛骨和秘制香料炖的老汤,汤里一次再放上两三百斤的大块牛肉,经过6个小时的熬煮,正宗栏杆牛肉就出锅了。切上一片放进嘴里,牛肉特有的纤维口感保留得很好却又非常入味儿,牛筋弹性十足却不会费力嚼不烂,本身的肉香味儿混合独特配方的香料味儿,越嚼越香。
“烧锅一定要用果木才能保持牛肉原汁原味的鲜香口感,卤制时要三起三落,也就是在6个小时的熬制过程中要把牛肉捞出来两次将牛肉穿透让其更入味。”陈计财告诉记者,一锅300斤的牛肉经过6小时卤制,出锅时的重量不到170斤。
随着时代的进步,栏杆牛肉的制作、储存工艺也在不断改良。栏杆牛肉制作技艺传承人通过肉牛品种优化、饲养,待宰质检、宰杀精选、食材浸泡等相关技艺实践,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粗养、粗宰,加工设备简陋、存储困难等影响产品品质的难题,使产品保持了醇厚鲜香的口感,让栏杆牛肉飘香四海。
■ 记者 李航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