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冬日暖阳 腊味飘香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2024-12-13 11:00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气温急剧下降、天气晴朗干燥的冬季,被视为加工腊味的好时候。近日,在宿城各大菜市场,灌香肠的摊位迎来第一波小高峰,一串串高高挂起的香肠,不仅散发出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也让人们感受到悄悄来临的“年味”。


12月12日,在宿城南关菜市场内,商户在晾晒腊肠。记者 蒋帮煜 摄

店铺日销几百斤

剁好的三分肥七分瘦肉泥,拌上秘制调料,半透明的肠衣散发着油光,一串串各种口味的香肠高挂在肉铺招牌下……12月11日,在皖北农贸大市场内一家灌制香肠的店铺内,前来灌制香肠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将自己购买的肉与调料带到店铺加工,切片、拌料、绞肉、灌肠、打孔、打结……在店主娴熟的操作下,一根根香肠很快就加工完成,或是交给市民带回家自行晾晒,或是由摊主免费帮忙风干晾晒。

“大雪节气过后,正是晾晒香肠的好时候,最近几天,日销售猪肉少则两三百斤、多则四五百斤。”摊主李老板介绍,香肠要想味道好,需注意肥瘦肉比例,一般推荐三分肥七分瘦。肉大多选择后腿肉,如果再加点五花肉,口感会更好。“过去能灌点香肠是比较奢侈的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香肠成了餐桌常备品。人们吃得多了,口味也就越来越挑剔。比如,老年人喜欢肉碎一点,肥肉比例多些;年轻人喜欢瘦肉多的,有点辣味的或甜味的;还有一些顾客对香料有要求,有不喜欢八角的,有不喜欢桂皮的。对于顾客花样百出的要求,我们都要记得清清楚楚,不能搞混了。”李老板说。

李老板介绍,由于今年猪肉价格比较适中,前来灌制香肠的顾客要比往年多些,不少市民通过微信预订。随着春节日益临近,估计灌制香肠的市民数量会持续攀升。“现在我们店连肉加料每斤从13元到16元不等,看你选肉的位置,还有口味,麻辣味的15元1斤、糯米肠16元1斤、广式甜口的14元1斤。”

迎接过年的仪式感

家住银河绿苑的孟阿姨每年都要做香肠,最近看天气降温,就着手准备做点香肠过年吃。一大早,孟阿姨从市场上购买了香肠调料、灌肠器和肠衣,精心选购了12斤后腿肉,打算花一天时间灌制香肠。

孟阿姨先用温水把肉洗干净,拿厨房纸巾擦干水分,切成大点的肉块,放进绞肉机里面搅成大块,再把调料放进去搅拌均匀,放一旁腌制两个小时。肠衣拿出来冲洗几遍,倒点白酒浸泡30多分钟,就开始灌制。肉馅灌入后扎紧两端,再均匀扎上小孔,晾晒风干即可。“自己吃的东西自己做更放心,我觉得机器批量生产的香肠,整齐划一,少了那份制作人的心血与情感。我小时候妈妈会在过年前给家里制作香肠,也算是一份过年仪式感的传承。”孟阿姨说。

和孟阿姨一样,周大姐今年要灌40斤香肠。“差不多能吃到过完年。”守在肉铺门口的周大姐告诉记者,这40斤香肠全部都是麻辣味,因为全家都只爱吃这一个口味。

肉是周大姐自己买好的,调料就让肉铺的老板帮忙放。香肠灌好后,拿回自家阳台上风干几天。等到肠衣表面微微干了的时候就拿去熏制,熏好后再放一些天便可以吃了。周大姐说,这些香肠里面要给爸妈和公婆各送10斤,还会给小姑子拿去一些,所以看似很多,其实过完年也就吃完了。“香肠都是从小吃到大,过年不能没有香肠。”周大姐说,只有当阳台上挂满香肠和腊肉的时候,才能令她觉得“年味儿够了”。

科学摄入腌腊美味

走访中,记者发现各大菜市场中除了灌香肠之外,腊肉、腊肘子、腊猪蹄、腊排骨等各类腌腊制品也大量走上市民的餐桌。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腊味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那么,腊味究竟怎样做、如何吃才能更安全?来听听营养专家的建议。

市立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周雷建议,制作腊味的时候尽量选择新鲜且肥肉较少的原材料。同时,在烹制前,要多浸泡几次,把食物里的盐稀释出来。烹饪过程中不要再加盐,且以炒、煮、蒸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油。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腌制食品虽独具风味,但要控制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加工后的肉制品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每个月最多吃两到三次,高血压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周雷表示,腌制品一般富含高钠,不建议高血压或冠心病人群多吃。吃完后可以多吃点水果,或搭配蔬菜食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酸盐生成。记者 赵苗苗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