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在二月初二踏青出游的一段情景。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春龙节、踏青节等。那么,宿州人在这天有哪些习俗呢?
剃龙头
提振精气神
“咱这边有二月初二理发的习俗,很多顾客几天前就给我打电话预约了。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当天我得忙到半夜。”3月10日,宿城一家理发工作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剃龙头,是很多宿州人在二月初二这天必做的事情之一。因此,这天理发店的生意相当火爆,人们往往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理上发。
据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爱荷介绍,在我国古代,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做一些祈福、祭祀或者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所以,很多人相信在二月二这一天剃头,会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也就有了“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特别是一些有婴儿的家庭,往往会把孩子第一次理发的时间选在这一天,并给理发师塞个红包图吉利。
吃美食
讨个好彩头
“记得我上小学时,每逢二月初二,小伙伴们会将自家炒的黄豆、玉米、南瓜子等装进口袋。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你抓一把我的、我抓一把你的,大家一起分享美食,那情景非常温馨。后来才知道,这个习俗叫‘吃蝎豆’。”家住宿城东关的市民李淑侠说。
据王爱荷介绍,“吃蝎豆”在宿州农村地区比较流行,因旧时多为土墙房,蝎子比较多。春天来了,百虫又要出来了。老百姓用铁锅炒豆吃,意思是把蝎子炒掉,它们就不会出来咬人了。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许多普通的食品,人们也都要借“龙”来命名。比如,饼曰“龙鳞饼”,面曰“龙须面”,还有“龙耳饺子”“龙眼馄饨”“龙子饭”等。这种做法,无非就是想讨个好彩头,希望本年度能够大展宏图,像龙一样翱翔天宇。
踏青游
乐享好春光
“由于二月初二当天是周一,我就选择提前带着孩子出来踏青,和家人一起感受春天的气息,心情非常好。”3月10日上午,在宿城新汴河景区游玩的市民周女士说。
农历二月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飞草长,处处生机盎然。很多宿州人会选择在二月初二前后,到户外踏青赏花,放松心情、乐享美好时光。
据王爱荷介绍,宋朝时,二月二叫“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此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在宿州地区民间,还有熏虫儿、引钱龙、接姑娘、打围囤等习俗,均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正如民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仓满,小囤流;好年景,春开头。记者 王云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