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竞争力的文旅度假节点建设工程
宿州西山花海景区
持续提升景区发展能级。遴选萧县皇藏峪、灵璧奇石园等10个重点景区,实施“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引入互动业态、丰富消费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实施全市景区、景点解说词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使其更有历史、文化、自然、人文底蕴。推进“图文博美”等文化场馆优化旅游功能,创建A级旅游景区。深化政企联动、市县(区)联动,加强多层次合作,开发山地、滨水、都市、乡村休闲度假产品,联手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申报。引进、培育景区和度假区运营公司,通过租赁、托管、回购、兼并重组等模式,盘活闲置低效资源,提升要素配置效能。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和产业调查分析,着眼延链、补链、强链,储备和推介一批优质文化旅游体育、数字创意产业项目。实施重大旅游项目带动战略,挖掘优质文旅资源,布局建设白居易古镇、高皇山、小黄山等10个标志性、引领性旅游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源整合、技术创新、跨界经营、品牌合作等方式做大做优做强,提升旅游领域“运营造血”能力。
电子商务培育壮大工程
加强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培育。打造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知名电商企业,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网店。
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合作。加强区域交流,鼓励本市企业与浙江等电商发展水平较高省份的企业互动对接,与国内头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开展深度对接合作,利用平台资源推动本地产品走出去,支持本地企业成长壮大。
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立电商人才长期系统化培训机制,加强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建设电商专业队伍。继续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活动,扩大销售渠道,宣传电商品牌。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
全面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积极打造“四纵四横”铁路客货运通道和“四纵四横一连”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水运航道、通用机场建设。深化区域能源水利合作,放大宿州区位优势。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大工程
省际高速公路。建成宿州至固镇、徐州至淮北至阜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宿州至徐州、徐州至砀山至商丘、宿迁至遂平高速宿州绕城段等高速公路。
国省干线公路。建成G237皖苏界至砀城北段改建工程、G311萧城至皖豫界段改建工程、S405萧县段改建工程、S224皖苏界至杨疃段改建工程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项目。
水运。建成宿州港埇桥港区蕲东作业区码头工程,加快建设徐洪河港口智慧产业园、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
轨道交通。建设淮北至宿州至蚌埠城际铁路、合肥至新沂高速铁路(泗县段)、淮北至宿州至阜阳城际铁路。推动萧县至徐州市域铁路、徐州至宿州至菏泽城际铁路(淮北至宿州至蚌埠北延萧县至丰县项目)、三门峡至亳州至宿州至洋口港铁路等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机场。推进宿州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建成泗县、砀山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埇桥、灵璧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能源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煤炭和煤电。开工建设朱楼煤矿,推进张大屯煤矿前期工作。建成安徽钱营孜发电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1×1000MW)。
500千伏电网项目。建成萧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灵泗500千伏输等变电工程。
安徽固亚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工人忙着赶制订单
天然气管道。建成凤阳—宿州、宿州—淮北—萧县—砀山、固镇—灵璧—泗县等长输管道项目。
可再生能源发电。建成安徽中鹰浆纸生物质发电、中鹰浆纸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萧县林平纸业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皖能埇桥区褚兰风电场、宿州北控埇桥区聚融风电场、兴晨埇桥区永安风电场、国能埇桥永镇大营风电场、中城投埇桥区大营镇风电场、国能埇桥大营蕲县光伏发电、皖能埇桥区蕲县镇光伏、国能灵璧浍沟风电场、国能灵璧浍沟风电场二期、汉风泗县草庙二期风电场、中广核萧县黄口150兆瓦风力发电、中广核萧县王寨100MW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
水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续建安徽省包浍河治理工程(埇桥区段)。开工建设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宿州市段)、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宿州市段)、奎濉河综合治理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按照系统治理、逐条销号的原则,有序推进实施辖区内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项目。持续推进各县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
新建小型水库项目。完成砀山县林屯水库工程,持续推进萧县孤山湖水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灵璧县何山水库,积极推进萧县孤山湖水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打造皖北开放新高地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吸引外资,实施更加积极的“走出去”战略。
外贸主体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外贸主体。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抓手,扩大进出口规模,着力促进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进出口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
引导企业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境内外展会平台,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基础上,加快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保持国际市场多元性和抗风险性。
携手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美丽宿州建设。推进跨区域大气、水环境、固废危废防治协作,加快跨界河流生态廊道联动建设。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具有皖北田园风光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推进跨界河流生态廊道联动建设,重点对我市境内五条重点河流(黄河故道、新濉河、萧濉新河、沱河、新汴河)两侧沿线15公里范围进行造林增绿,在不占用耕地的原则框架下,完成增绿扩量4.3万亩,提升森林质量27万亩,湿地保有量达29573公顷,保护率达到53%,形成连续完整、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生态廊道,流域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
推动公共服务联动合作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推进与沪苏浙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资源共享,促进长三角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营造公平正义社会氛围。
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工程
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建设一批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长三角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产业建专业,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坐落在市高新区内的长三角人才培养共建基地
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建设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等多方参与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在我市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我市公办职业学校办学。
区域医疗卫生深度合作推进工程
开展学科合作共建。对我市外转诊排名靠前的病种,结合学科发展需求,积极与长三角地区知名医院开展合作共建,邀请重点学科团队、骨干到我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和定点执业。
建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推进疾病诊疗全程化、同质化和一体化,让更多患者留在当地即可获得专业、安全的诊疗,同时经分级诊疗的转诊患者,能够获得安全的转诊绿色通道。
探索医疗机构托管模式。由沪苏浙知名三甲公立医院对我市公立医院进行托管,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区域康养基地建设工程
建设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对现有老年公寓进行医养和智慧化改造,建成省内一流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培育健康养生新业态,为全市开展机构养老服务提供样板。
建设全市养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卫生职业教育资源、技工大市优势,加快储备培育养老护理人才。发掘和引进国内国际养老人才专家对我市养老管理护理人员实施教学和培训。
发挥砀山县、萧县“长寿之乡”和黄河故道果林田园生态优势,积极打造培育一批高质量康养项目。发挥宿马园区、埇桥区等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发展一批高水平健康养老机构。
推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对接
用好区域协调机制,推进跨区域制度协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干部人才交流、人才自由流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跨区域重大项目合作机制。
文字整理 | 李航 图片拍摄 | 苏洋 武正彪 崔猛 吴天元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